老農的七千步

私立育達商業科技大學 侯志遠

  村裡的阿竹叔,七十六歲了,晨六時許,在廣袤的嘉南平原寒氣尚未被太陽暖化前,就在田邊弄東弄西。滿是塵埃的機車載來一大包肥料,今天,他要為才下種兩週,現已抽出嫩葉,迎風搖曳的玉米幼苗加點營養。

   這樣的景象,並不陌生,下田原就是農夫的本務。因著我的體育背景,他的身體與體型引起了我的注意,也因著社會有識之士對國民體能下降憂心的呼籲,他的走步效果也引起了我的留神。

   我們今天的社會,身體外觀似乎已成為彼此茶餘飯後閒談的焦點。女性的瘦身,男性的魚肚,學生族群的圓胖,國民運動不足等話題與報導,不絕如縷,縈繞耳際。此現象除了關係到內在的身體素質外,其結果也幾乎與外在的體型牽連。

   研究指出,不少人不滿意自己的外在,體型是其中之一。阿竹叔顯然沒有體型上的困擾,他身材修長,不駝背,遠遠望去,直挺挺的立於藍天與綠地之間,若天帝公與土地公要在這片平原上尋求最快的對話媒介管道,他挺拔的身軀會是天地二公最佳的選擇。他身上不多一塊肉,也不少一塊肉,見不到下垂的肚皮,腰部還略帶曲線,身上的肌肉該有的就有,恰如其分。他肌肉實在,卻並不用來展示傲人,不用來顯現男性的雄心與自信。

   阿竹叔的田約有五、六分大,種的是玉米,一行一行的縱然有序。務農的父親告訴我,這地方的田都是一百二十米長,寬度則因各人所有權之多寡而異,我沒有刻意去丈量他的田到底有多寬,倒是數了數,發現他把玉米田,分成三十縱列,一眼望去,田脈延伸,通向彼端,整齊有序。把土地化做風景,阿竹叔可謂是土地藝術家。

   背起了肥料藍子,他走向最東側的一行,下田了,土是鬆軟的,一腳踩下就陷於鬆土之中,在田裡,人常無法健步如飛,只能緩緩抬腳前行。依當年田徑課之所學,加上多年在投擲項目寸土必爭之經驗,練就了我對距離的敏感度。我靠近田邊,與他聊了幾句,一邊用我的腳掌測了他的步伐距離,阿竹叔約是兩步走一米的距離。亦即,一行一百二十米的長度,他約走了二百四十步,換算三十行的總步數,阿竹叔在一次的農事中,共約走了七千二百步,總距離三千六百米,正好是四百公尺跑道繞了九圈。

   九圈的運動量對一般人而言足矣,況且阿竹叔還負荷著二、三公斤重的肥料袋,等於是運動訓練法中的「重量訓練」,不僅如此,阿竹叔踩的可不是塑膠跑道或硬面道路,在鬆土中行走猶如在沙丘行步一般,正如訓練法中所謂的「沙灘訓練法」。巧妙! 阿竹叔下一次田,足足實踐了訓練法中的兩種方式,這樣下來體能當然不會差,難怪他的健保卡終年如新,也不必為身材煩惱。

   勞動者是否較健康? 難以一言斷定,相信居間影響的變數眾多。我倒是想起一個十分響亮的「運動假說」(Exercise hypothesis)之風潮。1950年代,英國著名醫生模里斯(Jeremy N. Moris)發現勞動者患心血管疾病的機會少得多。此一發現造成了1970年代的身體活動革命(Exercise revolution),各式各樣的身體活動方式紛紛出爐,更多研究證明運動好處多多,包括抗心血管疾病、降低膽固醇、抗壓、減重、協助戒菸戒毒戒酒、強化骨質、增進肺部功能……等。我的同事盧俊宏博士,曾撰文列出百種以上運動(exercise)的好處。難怪,有些人的運動習慣不僅是生活的一部份,且已上「癮」。

   擁擠的都市空間,靜態的生活模式,自動化的工具與設備,致使人體不進反退。故鄉老農所展現的榜樣,殷殷召喚著城市男女,我們聽到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