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中小九年一貫課程中的人權教育議題

桃園縣教育處處長 吳林輝

  由於人權教育越來越受到重視,在臺灣近代的課程改革中,已成為國中小課程的重大教育議題之一。人權教育議題融入各學習領域進行教學,可使人權的普世性價值展現在不同的學習面向,幫助學生獲得有意義的學習經驗,統整、運用學校所學的知識與能力,奠定民主社會的基石。

  人權教育議題課程在實施時,可從兩種主要學習軸—「人權的價值與實踐」與「人權的內容」,找出與各學習領域課程目標及主題軸內涵彼此可相通、融合的概念,作為人權教育融入其他學習領域的適當元素。為了落實融入各學習領域教學,教育部特別在2008年修訂公布的國中小新課程中,就各學習領域可融入人權教育議題之可能樣貌,做了更深入的闡述,謹摘述如下,提供各界參考:

一、語文學習領域:可提供重要人權文獻作為閱讀素材,鼓勵學生以尊重包容的態度發表以及聆聽同伴的意見,也可敏銳觀察生活周遭的案例事件、創作或發表人權相關作品等。

二、健康與體育學習領域:「生長、發展」主題軸可討論「身體的自主權與隱私權」以及破除兩性刻板印象,避免偏見與歧視;在「人與食物」主題軸,可讓學生體會多元文化風貌;在「安全生活」、「群體健康」主題軸,可討論健康權、環境權的重要性。

三、數學學習領域:可多將生活中的實際例子,應用在數學的「統計與機率」或是「數與量」等主題,以協助學習者能將數學能力作為分析社會現象與國際問題的基礎工具,並強化與人權議題「連結」的主題。

四、社會學習領域:公民素質培養與人權教育議題相互契合,人權教育議題相當適合融入社會學習領域九項主題軸,尤其「權力、規則與人權」、「全球關連」及「自我、人際、群己」這些主題軸,更與人權教育議題密切相關,可適切規劃探討,協助學生有更深刻的學習經驗。

五、藝術與人文學習領域:透過「審美與理解」能力培養,可擴展學生多元文化思考態度,也可和人權議題「文化權」結合。此外,透過藝術與人文課程的「探索與表現」,以及「實踐與應用」等能力展現,也可轉化這些課程,協助學生觀察、探索周遭的人權議題,並展現藝術的創作與分享。

六、自然與生活科技學習領域:除了探討科學與科技基本能力,也應擴展層面探討「科學─技術─社會」的相互關連與機制,並可以「環境權」、「隱私權」或新興科技所造成社會的影響等議題加以討論、批判,培養解決問題的能力。

七、綜合活動學習領域:特別有助於融入人權教育議題課程目標的「經驗式」、「互動式」、「參與式」的教學方式與過程。可在「社會參與」、「保護自我與環境」主題軸之中加以發揮,並安排適切的學習活動。

   人權教育議題融入各學習領域進行教學,現階段對教學設計者而言,仍具相當程度的挑戰性,期盼未來政府在教科書編輯、審定方面繼續努力,符應課程綱要能力指標;加強對教師提供專業成長、教學資源等各項專業支持,並持續推展友善校園、正向管教等配套措施,這將更有助於臺灣人權教育的扎根與落實,使人權的普世價值益加彰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