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人看圖博的環境與發展問題

台北市議員 李慶鋒

  西元 2000 年,聯合國「千年高峰會議」發表「聯合國千年宣言」,將「確保環境的永續性」等八個項目列為新的千年發展目標。聯合國千年發展目標涉及的層面包括經濟、社會、教育、環境等不同面向,最終目的在於建立一個「重視人性尊嚴」的國際環境。對人性尊嚴的重視,是人權保障的基本內涵,因此我們在討論環境與發展議題時,不能忽略了對人權的根本關懷。

  《世界人權宣言》暨《公民與政治權利國際公約》與《經濟社會與文化權利國際公約》是最基本且具綱領性的國際人權規範,在國際人權規範中具有母法規範的地位。台灣已經於 1967年以中華民國的名義簽署兩公約,並於2009年完成批准,但因與中國的特殊關係,無法完成存放聯合國的程序。而中國為爭取奧運主辦權,在1998年簽署了世界人權宣言暨兩公約,但至今只批准《經濟社會與文化權利國際公約》,尚未批准《公民與政治權利國際公約》。

  人民自決是人權的基本原則,也是民主的重要原理,為兩公約所共同強調,但是中國到目前依然未在其國內或者圖博致力施行。圖博人在日常生活中仍然不斷地遭受到個人的或集體的人權侵害,超過七成的圖博人生活在貧窮線以下。

  圖博與中國有著難解的歷史、文化、政治與經濟的糾結衝突,但是在全球化的浪潮與中國「和平崛起」的包裝之下,我們很容易錯認圖博已經是一個「和平的」香格里拉,正全力發展自己的經濟。對某些人來說,圖博主要是一個觀光的地點。大眾媒體以旅遊觀光的角度報導圖博,讓人們看到當地美麗的風景與特殊的文化,但是這種角度有可能掩蓋了某些問題。亞洲中央高地圖博有令人讚嘆的環境景觀,非常值得大家去旅遊閱歷,但是如果忽略圖博人在政治與文化上對中國的艱苦奮鬥,只看到觀光事業的經濟效益,就會掉入陷阱,弱化了圖博人的主體性訴求,讓世界上的人們只認識到作為觀光地點的圖博。

  觀光事業的發展有可能會帶來經濟效益,但是也必須謹慎地評估相對的代價。自然環境有承載能力的限制,人文環境也需要外來者的尊重與理解,不適合只用量的增長來衡量成效。 2005 年有 180 萬人次訪問圖博, 2006 年 250 萬人次(青藏鐵路於 7 月 1 日通車), 2007 年則成長至 400 萬人次, 2008 年估計達 500 萬人次的旅客,龐大 的遊客量可能使圖博不堪負荷 。中國在圖博投入鉅額資金開通公路與鐵路,大力推動觀光旅遊業,或許也帶來正面效益,但是一方面對脆弱的生態環境造成了不可回復的危害,加速中國取用圖博的自然資源,另一方面帶來了大量的人潮,加上刻意進行的移民政策,不可避免的侵蝕了圖博原本特有的生活習慣與文化風俗。

  北京必須瞭解,圖博需要什麼樣的發展,必須尊重圖博人的自主決定。 2007 年,在聯合國評選出的「全球十個瀕危旅遊景點」中,圖博名列前茅,其上榜的原因是「過度開發」。 圖博的沙漠化土地面積高達 21 萬平方公里,是全球重要的沙塵暴發源地之一。 王力雄曾經在《草原是有文化的》一文中,談到圖博森林被大量砍伐運往內地的情況。大量的漢族移民使圖博人在自己的土地上被邊緣化,連基本自治權都沒有的圖博人,只能眼睜睜地看著本土的人文環境和自然資源被糟蹋,看著裝甲車重重包圍自己的寺院。

  圖博的問題除了政治面向之外,像觀光旅遊此類跟環境與發展有關的議題也越來越受重視。在經濟全球化與國際現實主義的情勢之下,圖博自主發展的所面對的挑戰也越來越大。我們應該對為數眾多的觀光客提出呼籲,作為圖博之友,不應該只是將當地的自然生態當作觀看的對象,請對當地的政治、歷史、宗教、文化等社會環境具備善意的理解,支持圖博人進行獨立自主的奮鬥。 世界必須認識到,人民自決權不受尊重,這是圖博問題的癥結所在,而 目前圖博人民最大的人權困境,就是無法決定自己的前途。

  中國的改革開放改善了部分人與部分地區的生活水準,從資本主義市場經濟中取得些許成就,但是在政治民主、新聞自由、人權保障等方面卻依舊沒有進步。「和平崛起」是中國當前的政治宣傳主軸,但是中國在經濟上的崛起,究竟會不會是「和平的」,應該接受更嚴格的檢驗。為了成功舉辦 2008 年北京奧運,中國於 2001 年申請舉辦之初,即承諾改善人權、開放資訊、提升環保,但是事實上卻沒有真正實行。因此,向中國持續施壓,逼使中國實踐人權公約,是國際社會推動人權的重要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