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重是人際間最美好的禮物

國立暨南國際大學教育博士 吳寳珍

前言:尊重要從行動中展現

   進入主題前,先分享社會中有關尊重議題與作為的二個場景。話說有一家公司的老闆,參加一場座談會後,回到自己的公司,馬上召集所有的幹部說:快!快!快!現在歐美國家都在推行尊重,我們也不能落後。各部門趕快想好尊重的標語,交給美工製作宣傳海報,貼在各處顯著的地方,這樣來賓一進來就可發現我們能跟上潮流,講求尊重。第二個場景是:在一場非常重要的發表會上,參與者報告的過程中,只見身負決策權的委員,其中一個委員,一直在撥手機簡訊,忙著和外界聯絡,無視於報告者正在進行的報告。

   以上二件事情是真實的情境描述,以這二種情境做簡要分析。從第一種情境中,我們可以探討尊重的意涵為何?尊重是做給別人看的?尊重是一種潮流與時髦?只要牆上掛滿尊重的標語,就是實踐尊重?再看第二種情境,現在很多單位的決策都採委員會的形式,政府徵才如此,企業徵才也一樣,對於接受委任擔任委員者,都是一方俊秀,也可能是各業的領導者,本身就賦予典範的責任。當然在徵才過程中,委員和應徵者本身的地位本來就無法對等,但是從「尊重」的觀點而言,委員尊重自己本身的職務與責任,不可以因為自己的好惡而影響報告者的情緒,委員會應該提供一個尊重的情境,讓參與者在平等尊重的氣氛中,不受干擾暢所欲言,讓報告者能在安全情境中展現所長,是基本的人權要求;如果委員表現的是鄙視、不屑,就會傷害報告人,因為那是一個不安全、不公平的情境。

壹、尊重的意義

   查閱牛津字典,對尊重的解釋是:尊重是指關注或體貼考量到別人或結果,或是避免產生干涉、傷害、貶抑、侵犯、或中斷他人言行的行為;或用體貼的態度對待。尊重包括尊重自己與尊重他人,人們因品質和成就而得到尊敬、對於重要的人或事給予禮貌和關懷、敬佩某人的意見和觀點、小心謹慎,不做別人認為錯的事以及承諾不違反法律和原則。從以上定義可以看到尊重包含三個內涵 :(一)每一個人都是獨特和寶貴的,彼此以禮相待,不傷害和冒犯他人。(二)我尊重自己也尊重他人,感受彼此的不同,將心比心對待別人。(三)尊重包括尊重自己與尊重他人。

貳、尊重源自於人與人之間的心靈交流

  在人際交流時,增強和建立人際關係才能保護彼此的情緒、身體和精神。這其中的關鍵就是相互尊重(Mutual Respect)。你知道嗎?成功的人際關係是彼此的『讓步』,讓對方用自己的方式走自己的路。最近心理學研究指出,讓步的關鍵是「建立快樂的夥伴關係」,以積極傾聽來減少彼此的誤解,成功的關鍵是相互傾聽。你尊重你的夥伴嗎?在諮商關係中,或是在開始時談到的評選委員會,通常人們相信自己優於夥伴。這不僅止於在某些任務或技能…甚至於是整個人。這個想法導致,假如是一個合作夥伴,這個夥伴關係將是成功和快樂。可是這只是一個烏托邦,麻煩的是大多數人都無法打破,大多數有人性的人都知道,生活先於工作,不是每個人都能改善某些領域的技能,不是每個人都沒有缺點,每個人都需要改進的。但是,通常是有人暗示我們的缺點時,人們將為之瘋狂。

   尊重必須建立在承認彼此都有全面的作用和超人的能力,你的夥伴在領導、學識或才藝可能不如你。但是,不管如何,人無法每一件事都很好,自己的優點和強項是什麼?這些優點可能無法達到成功的夥伴關係。尊重與心靈交流包含幾個概念,分述如下:

一、尊重從傾聽開始

   夥伴關係不是比較誰比較好,夥伴關係是確認彼此的優點和認知自己的缺點,要注意先確認自己的弱項,而不是聚焦在對方的缺點,假如能確認自己的弱項就能深入討論和理解與傾聽,讓我們知道在何時,如何來支持對方。通過自由討論就有機會彼此分享長處,互相包容弱項。尊重不是社交場合的禮貌,而是來自於人心深處對另一個生命深切的理解、關愛、體諒與敬重。「Code of Respect」講的就是尊重自己、尊重他人;愛所有人、尊重所有人,更要誠實面對自己。

   有一篇談核心思想意識(Core Ideology)的文獻中談到:在1940年代,美國史丹佛大學就立下宏偉的遠景(Vision):要「成為西岸的哈佛」,今日我們看史丹佛大學的學術成就,可以看到當年遠景在校園中的實現。如今網路上流傳一個很有意思的故事,故事的背景就是美國哈彿大學,這或許只是個寓意深遠的故事,但是發人深省:在很多年以前,一對老夫婦在沒有預約的情況下去拜訪哈佛校長。當日,校長的秘書看到這對老夫婦穿著老舊,看起來過時且毫不起眼,便立刻斷定兩老根本不可能與哈佛業務有來往。老先生見到秘書,很有禮貌的說︰「麻煩你,我們希望拜會校長」。秘書很不耐煩地說︰「校長很忙,現在沒有空」,老太太說︰「沒關係,我們可以等」。過了許久,秘書一直不理他們,希望他們知難而退,可是他們卻一直等在那裡,秘書不得不通知校長。校長只好與這對夫婦會面。老太太說出到訪的原因:「我們有一個兒子曾經在哈佛讀書,他很喜歡哈佛,在哈佛的生活很快樂。可是在去年出了意外而身亡。我丈夫和我希望在校園裡為他立一個紀念物」。校長聽了沒好氣的說︰「夫人,我們不能為每一位曾讀過哈佛而死亡的人立雕像,那會讓我們的校園看起來會像墓園一樣」。老太太說︰「不是,我們不是要豎立雕像,我們想要捐一棟大樓給哈佛」。校長仔細地看著他們不起眼的穿著,然後說︰「你們知不知道建一棟大樓要花多少錢嗎?至少要超過七百五十萬元」。這時,老先生和老太太默然不語,沉默片刻,這位老太太忽然轉向她丈夫說:「只要七百五十萬就可以建一座大樓?那我們為什麼不建一座大學來紀念我們的兒子」?老夫婦離開了哈佛校園,回到加州老家去。就這樣,兩老創立了史丹福大學來紀念他們的兒子。

   故事的真實性如何不重要,但是指出我們不應以貌取人,「以貌取人」並不可取,更重的是我們應該尊重他人。故事中的哈佛校長若懂得尊重,就算一時誤以為兩老身無分文,亦不至於如故事所言的反應,我們應尊重所有人,尊重是發自內心對人對事對物的敬重,不因貧富貴賤,或身分地位,應以平等與尊重心面對一切生命,對別人尊重應是一種生活態度,而非打量對方是否有利於己,才決定自己的態度。

二、尊重包括等待的能力

   當有能力提供幫助時要幫助他人,能獲得幫助也不要隨意放棄。能夠了解自己和夥伴的能力與不足,才能接受或給予幫助,當然要接受幫助就必須承認你的夥伴在某些領域比你強,而且你必須了解在你的強項中你的夥伴可能比你更強。知道自己的弱項,接納別人的強項,是相互尊重的前提。
(一)、同儕要互相幫助
在傳統社會中文人相輕,同行相忌,但是,現代社會是一個講求團隊的時代,各行各業都有專業組織,以壯大行業的力量,所以同業要互相幫助。但是也有人選擇拒絕幫助,對許多人來說接受幫助難於給予幫助(因面子掛不住),因為「知道」、「懂得」是社會的核心價值,而承認自己的不足卻成為禁忌。因此,在很多場景中,孩子不敢說,「我不知道答案」或「我不知道如何做」,無形中教導孩子造假,或轉移話題或不敢面對現實。很多成功的例子都是經過長時間的奮鬥,獲得獨特的思考和技能,才能進一步投入。因此,學習尊重包括等待的能力。
(二)、提供建設性幫助
假如你有權提供幫助,要能提供建設性的幫助,以自己最拿手的技能幫助人,很多事情要能精準掌握並且熟練以後,才能幫助別人進入新的情境。這一個議題比內容風格更重要,因為助人一定要能產生建設性的幫助,確定能令人愉快的結果。
(三)、鼓舞要簡潔有力
在相互尊重的關係裡沒有「讓步」這個概念,讓步仍然處於權力鬥爭的一個層次。相互尊重,就是和合作夥伴積極傾聽,彼此感到安全,團隊共同成長,成功和尊重。因此彼此鼓舞是最令人振奮的,彼此鼓舞預期成功,這種感覺非常棒,當夥伴彼此相信、欣賞、喜歡,就會更開放,彼此相互接受。

 叁、尊重為品格之首

   尊重為品格之首。品格教育就是培養好人(good person)和培養良善品格(Good Character)的教育,教導學生成為有教養的人,讓學生、學校與社區了解、共享與實踐核心倫理價值,以期營造安全與健康的學校與社會。藉由教與學的過程,促進個人發展倫理責任與尊重關懷的教育活動,主要在教導學生知善、愛善、行善,結合「禮」與「愛」的觀念,讓孩子在備受鼓勵及關懷下培育德、智、體、群、美五育兼備的情操,建立孩子優良品格。在教育過程中如何潛移默化,讓學生認知「知道何為尊重」(knowing the respect),「渴望尊重」(desiring the respect)和「做到尊重」(doing the respect)。有一個簡單的事例:在繁忙的社會中,為了訊息的傳達,手機扮演了重要功能,手機無所不在,因此在會議場合、在音樂會上、在公車上常常發現一個場景就是手機鈴聲此起彼落,這是科技進步的象徵,但是也考驗了國民的素養,因此正確使用手機的時機和方式是每個人都必須學習的基本禮儀,此時尊重自己就是尊重別人,從自己做起,一個點頭一個微笑,都會令人感受深刻,尊重與否有時就在眉宇間表達無遺。

一、尊重是二十一世紀的首要能力

   今日世界各國都在推展品格教育,品格躍升到數學、科學能力之前,因為社會科技與經濟過度發展的結果,人們重新思考社會核心價值與目的,尊重、公平、正直、誠信、正義,等核心價值觀是歷久彌新的,因為人與人互動方式並不因科技進步而改變,人與人之間不應因語言、人種或貧富不同而有差別待遇,要講求平等、人權與尊重,尊重不但是品格之首,尊重更是二十一世紀的社會推崇的首要能力。

二、尊重別人就是尊重自己

   尊重自己也要尊重別人。有一個小故事發人深省。話說在英國皇家航空的一架由約翰尼斯堡到倫敦的飛機上曾發生過這樣一件事。有一位白種人被劃位坐在一位非洲裔的旁邊。她非常的不自在,於是她叫來了一位空服員。空服員詢問她有何事?她說:你難道看不出來嗎?你把我安排在一個黑人旁邊,我要求換位子。空服員回答到:今天的客艙幾乎全滿,但我這就去找找看是否有空位。空服隨即離開,數分鐘後又回來了。空服員說:今天的客艙所有經濟艙都已客滿,我問了機長,他告訴我商務艙也全滿,但頭等艙還有一個空位。在這位女士尚未做出反應之前,空服員說:我們公司很少會幫客人從經濟艙升等到頭等艙,但基於目前狀況考量,我們機長認為強迫一位乘客坐在另一位令人不舒服的乘客旁,是本公司的錯誤。空服員轉向那位黑人乘客說:所以這位先生,如果您願意的話,請您拿著您隨身行李,頭等艙的機位已為您準備好了。霎時間,周圍的旅客都愣住了,但隨即鼓起掌來。

肆、學校應加強實施尊重教學

   有位學者曾經說過這樣一句話:「每一條通往康莊大道的路上,都已擠滿了人,凡是世界上美好的地方,通通排滿了等待成功的隊伍」。社會進步,教育普及,每個人都渴望成功,教育如何幫助學生學習,邁向成功?是教育關心的議題,重點是教育該如何作為?教育的目標是「促進國人堅強的品格與公民素養」。教育要教人能力和品格,Education=Abilities+ Character,在教學過程中,同樣一句話,加上『請』字給人的感受就不同。Can you give me a pen?和 Can you give me a pen? Please.一樣是教英文,背後所代表的教育涵義不同,Please代表著尊重。尊重要從尊重自己開始,能尊重自己才能尊重別人道理就這麼簡單。

一、對人尊重、對事用心、對物珍惜

   傳統上教育就是教學生讀(Reading)、寫(Writing)、算(Arithmetic),真正的教育不只是教學生學習讀、寫、算等基本技能,學校也是發展學生能力和信念的地方,從學習中獲得與人相處的策略,並且探索未來發展的遠景。換句話說,學校是學生學習成長,探究社會道德以及學問的場所。因此現代教育還要加上尊重(Respect)和責任(Responsibility),以擴展心性建立品格,所以不只是聽說讀寫,不只是聰明和能力,更要能尊重與誠實、堅強與勇敢、責任與愛心,多一份品格堅持,成就一雙堅實的翅膀,才可以遨遊飛翔,海闊天空。具體而言,教育應以尊重之鑰開啟智慧之門,指導學生對人尊重、對事用心、對物珍惜、對所有的關懷心存感恩。

二、以身教言教境教形塑品格情操

   所謂「身教重於言教」,師長以身作則教導學生如何尊敬他人,以及營造一個尊重與關懷的學習環境,讓學生懂得在未來如何自處。品格從改變一個人到改變社會,終至於改造全世界,所以說「老師的影響無窮盡,我們永遠不知道這影響力遠至何處」?當我們給學生一點點,他們會用他們的生命去放大。

結語:珍惜自己 尊重別人

   尊重是一種相互的關係,源自於人與人之間的心靈交流,相互尊重的基礎是認識,欣賞和加強夥伴的能力和價值,以建立健康的人際關係:
相互尊重,尊重彼此的決定和選擇、接受彼此的優點和缺點;
相互信任,建立信任需要時間、信任要能相濡以沬;
相互支持,傾聽彼此、接受事實,沒有人是完美的、自尊以促進彼此。

   尊重是品格之首,需要學習,學習尊重使得我們珍惜自己的一切,尊重別人有如尊重自己,朝向尊重別人如同尊重自己的方向前進,而其中的主軸信念就是珍惜自己,尊重別人。如果不相信彼此有能力和有價值的,那麼彼此就不會成為朋友。如果沒有肯定彼此的能力和價值,心靈就無法交流,因此就從現在開始努力學習珍惜自己、尊重別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