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到老學到老

終生學習學什麼好

臺北市立五常國民中學人事室主任 張淑芬

  人生是一連串學習的過程,從出生開始學吃東西、學說話、學著自己上廁所,生活中大大小小的事情無一不是學習來的。這種學習,依著文化國情的不同,學習到方式也會不一樣,但至少在同一生活圈的人,彼此互相的扶持與影響,生活習慣應該都大同小異。

  到了就學年齡,開始從學校老師的教導;還有從書本中展開知識的學習。當然有些貧窮地區的孩子是沒有這麼幸運的,但是生長在臺灣的孩子真的很幸福,國小、國中是義務教育,即使家裡經濟發生困難,也會有社會資源的幫助,所以臺灣文盲的比例比較低,這是值得欣喜的事。等到高中職階段,還可以依個人的興趣,可以選擇普通中學或職業學校,以前只有普通高中才有升大學的機會,現在連職業學校都可以升技術學院。學習的管道越來越多元,也表示我們的教育制度越來越臻完善。雖然大學院校越來越多,讓人質疑大學生的素質越來越低落,但筆者認為,至少這是給孩子一個希望與鼓勵,只要肯讀,就會有一個學習的環境讓他們成長。何況,學歷高低並不因此就決定了未來的人生,畢竟「社會大學」才能真正考驗學習成果的最大場域!

  科技及網路的發達,也讓學習更方便,除了學校、書本上的學習之外,數位學習也是一種新趨勢,只要會使用電腦,豐富的學習的網站就可以任意遨遊。虛擬的線上學習,不但節省了交通往返的時間,上課方式、科目的選擇也更有彈性。不只在學的學生,連已經就業的民眾,也可以從許多終生學習的網站中在職進修,真正的活到老、學到老、學不了呢!

  而在浩瀚的知識海洋中,到底該學些什麼呢?筆者曾在書上看過一句話:「要改變社會,先要改變人心;要改變人心,首先要重視教化。」聽說子路曾問孔子,學習到底有什麼用?孔子回答說:駿馬如果沒有韁繩,就沒辦法控制;木頭如果不受繩墨,就難以變直;人有了學問,才能心眼明亮,事事通達。所以筆者認為學習不只是學習知識,更應該學習「智慧」。增長智慧,離不開知識;但如何學好知識,又如何發揮所知識的效用,則需要智慧。

  在少子化趨勢之下,孩子個個都是寶,所以在家的時候,生活的訓練越來越少,坐在電腦桌前玩遊戲的時間越來越多,有些線上遊戲甚至充滿暴力,讓為人父母者看了真是憂心忡忡,又禁止不了。線上遊戲盛行,當然有其吸引人的地方,或許也是孩子紓解功課壓力的一種方式,只是筆者衷心期望遊戲的設計者,不要只以營利的角度考量,別忘了還應負有「教化」的使命,不只是孩子們,很多年輕人也喜歡玩,也是從遊戲中學習、累積經驗值,所以遊戲設計者雖然不是老師,但實際上也已在引導玩遊戲者的理念。所以提供良好的學習環境,即使是虛擬的,希望遊戲設計者也能盡一份責任。至於實體的互動,當然就要靠父母和子女的溝通了,而這正考驗著身為父母的智慧。

  所以筆者會覺得終生必須要學習的,就是「智慧」。學習最終的目的,不是知識的累加,而是智慧的提高。因為知識是死的,智慧才是活的,如果能將知識活用於生活之中,讓諸事圓滿,才算是學到了最高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