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斑蝶的旅程

台灣紫班斑蝶生態保育協會理事長 徐志豪

  每年冬季在南台灣一些特定的山谷聚集了成千上萬的紫斑蝶,這些紫斑蝶在這些地方群聚著度過冬天,這種群聚越冬行為形成蝴蝶生態的奇景「紫蝶幽谷」。西元2003年6月大英博物館蝴蝶專家范瑞恩Dick VaneWright出版的「蝴蝶Butterflies」一書中,將墨西哥的「帝王蝶谷」和台灣的「紫蝶幽谷」並列為世界兩大越冬型蝴蝶谷。

  春天來臨,這些在南台灣避冬的紫斑蝶在結束越冬行為後,會往台灣中、北方向移動,尋找適合繁殖下一代的棲息地,牠們前仆後繼行成一條黑色的蝶河,一路上遇到重重的危險。

  在民國九十三年紫斑蝶專家詹家龍發現北返紫斑蝶會與國道三號林內路段交會,民國九十六年四月二日由紫斑蝶協會義工也是雲林林內成功國小曾振楠老師發現百萬隻的紫斑蝶,經由林內坪頂、觸口往北飛越國道三號林內段,當時飛越國道北返的紫斑蝶被來往車輛撞死不計其數。同年紫斑蝶義工陳瑞祥於林內坪頂再捕獲由台東紫蝶幽谷標記的斯氏紫斑蝶。當年由紫斑蝶協會多位義工進行大量標記紫斑蝶。傳出多筆捷報,由陳冠蓉標記的紫斑蝶於台中都會公園再捕獲,魏湘蓉標記的紫斑蝶於苗栗竹南繁殖地再捕獲。接著往後的每年林內皆可再捕獲南部紫蝶幽谷所標記的紫斑蝶。由這些種種直接及間皆證據在在指出,每年於南台灣越冬結束的紫斑蝶會經由林內往北遷移到台灣中、北部適合的棲地繁殖下一代。

  紫斑蝶如此特殊的生態現象吸引許多國際傳媒的注意,英國BBC電台來台拍攝紫蝶幽谷生態紀錄;國家地理頻道拍攝「蝴蝶密碼」將台灣紫斑蝶生態向全球超過150個國家介紹。如此重要的生態奇景也讓高速公路局注意此生態行為,民國九十六年起國道高速公路管理局展開一連串讓紫斑蝶安全通過國道的總總措施,希望藉此降低紫斑蝶的傷亡量,這些措施有效將紫斑蝶傷亡量,由原來未加裝防護網的約百分之三降低到現今約千分之四的致死量。

  紫斑蝶並非台灣特有種,牠們的數量亦非稀少,如此說來為何我們要特別關注保護牠們?若單純的看紫斑蝶一生的變化,其實與其他種蝴蝶並無多大不同,牠們的特殊生態行為才是令人著迷。春末到秋初台灣各處都適合紫斑蝶的生存條件,這些北返後的個體在繁殖下一代後陸陸續續死亡,在繁殖約二至五代後於,秋天羽化的新個體會靠著生物的本能,陸續飛回南台灣祖先世代的越冬地,如此週而復始的循環。

  紫斑蝶對環境的適應並不弱,只要低海拔有森林與生活需的蜜源植物及寄主植物,牠們皆可繁延族群命脈。但近些年還紫斑蝶數量已大不如以往的數量,據蝴蝶專家陳維壽老師早期曾估算過南台灣一處最大的紫蝶幽谷,當時估計數量約有百萬隻至二百萬隻斑蝶於越冬谷內聚集越冬,至今現存最大的紫蝶幽谷越冬斑蝶數量剩下約四十多萬隻。紫斑蝶數量的減少當然和牠們的棲息地一一被破壞有關,要知道砍掉一顆大樹只要十分鐘,毀掉一片森林只需數天即可辦到,可是種樹成林卻需要數十年的時間。台灣因為地理環境特殊,孕育出許多形形色色的動植物資源,在我們過度開發至片土地的同時,有許多物種已經絕種或面臨絕種的危機,生態保育的重點就是除了保護環境外,最重要就是教育民眾尊重生命愛護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