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浩劫的省思

臺灣大學機械工程學系學生 呂桓毅

  根據數據統計,兩千年以前的一百年內,平均每年有四次颱風侵襲台灣,其中最高一年達八次。但是兩千年以後的數據顯示,平均每年有七次颱風侵襲台灣,最高一年達九次,這說明氣候變遷迅速,我們現處的環境已與過去大不相同。現在產生的颱風幾乎都夾帶著強風豪雨,造成莫大的民生損失。人們的力量與環境力量相比實在太渺小,如果人類不因此警惕自身,改變生活習慣,反到繼續肆意破壞環境,那我們也必遭到自然無情的反撲。

  去年的莫拉克颱風對台灣造成嚴重的創傷,當時災區聯外道路中斷,受災戶與外界失聯,小林村整個被掩埋,許多驚心動魄的場景到現在還使人印象深刻,身歷其境的災民,心中更是有永遠無法抹滅的傷痛。他們的房屋在此次的災難中倒塌,使得他們家破人亡、流離失所。好在國軍以及 NGO 團體的幫忙下,許多重建的工作都已經步上軌道。除了房屋民生設施的重建外,更重要的還有心靈重建的工作;災民在這場災難中失去家人,被迫離開自己原先的居住地,許多習慣以及關係都必須重新建立,這時候需要有人能夠伸出援手,幫助他們更快的熟悉新環境,以及與他人建立新的關係。

  因為莫拉克颱風,台灣新增加四十九條的土石流潛勢河流,目前總共為一千五百五十二條。政府除了要嚴加監測環境的改變、幫助當地的居民遷村、也要提高行政效率,在攸關人民生命財產的決策下當機立斷,切勿延宕,而造成不必要的傷亡發生。

  災難的發生是過度開發的結果,環境日益惡化,我們有什麼可以留給後代子孫呢 ? 對於地球我們沒有擁有權,我們只是這塊土地短暫的經營者而已,敬天愛物,守護自然是我們的本分。這不是什麼大工程,只要我們從小處著手,落實垃圾分類,隨手關燈,節約用水,減少不必要的物質欲望。如果每個人都願意以簡樸的態度過生活,地球就能夠有足夠的時間和空間,修復環境的傷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