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香港中環價值看齊的地產主義非全民之福

建築師 謝國鐘

  三年前我跟著國內一家大建設公司的老闆到香港考察豪宅及購物中心,建在港島山坡上可望見海景的百來坪豪宅,要價快二億港幣,裡頭的裝潢充滿了歐洲皇室及現代前衛的混雜而奢華的風格,又要再花費上千萬港幣,令我們這群台灣人咋舌!

  離開後,這位建設公司老闆說,除了維多利亞港的無敵海景之外,台灣豪宅的空間格局的氣派程度絕對可以超越香港,但是台灣豪宅的價格卻只有香港的五分之一!言下之意,台灣的豪宅市場未來大有可為。

  果然,這三年來台灣的豪宅市場不斷追高,產品規劃也愈來愈加奢華,面積從 80 坪 、 100 坪 、 150 坪 到 180 坪 , 單坪售價從 10 0 萬、 120 萬、 150 萬到現在已經有建商喊出每坪 200 萬了。即便如此,還是有房屋仲介公司製作了一張世界各大城市的豪宅單價比較表,台北市的房價在表上敬陪末座,只有香港、新加坡的三分之二,不及倫敦與東京的一半。推論之下,台灣豪宅未來還有上漲的空間,所以進場要趁早!

  這張表故意忽略了台灣的 GDP 值只有香港及新加坡的一半,日本的三分之一,更忽略了倫敦及香港都是世界級富豪競相跨國置產的城市,而台北並不是。

  去年 CNN 報導了香港貧富差距懸殊的現象,讓人震驚的是,香港至今仍有十萬多人住在「籠屋」裡,那些籠屋真的就像養雞場的鐵籠子,兩三層的單人鐵床被密密的鐵格網包圍起來,所有個人家當都塞在床上, 十九坪 大的房間可以住上十七個人,共用兩間簡陋的廁所及一間浴室。即便是這種宛如戰犯集中營的惡劣條件,下舖的每個床位月租居然還要四千多塊台幣!

  對照港島上動輒數億港幣的豪宅,真是讓人對香港人所追求的「中環價值」感到毛骨悚然!

  CNN 說香港是世界發達城市中貧富差距最懸殊的城市,擁有最大面積的貧民窟。近來香港風起雲湧的社會運動,很大一部分就是要反對港府一昧向地產主義傾斜的價值觀,大片的公有地任由地產商規劃使用,雖然表面創造了全球豔羨的地產價值,但卻犠牲了對社會弱勢族群的關懷及公義!

  但在中環價值之外,我們同時也看到另一種處理公有土地的態度,在「芬蘭的 100 個社會創新」一書裡,我們可以看到芬蘭政府如何透過住宅政策來控制合理的房價,並致力於照顧弱勢族群!

  「(芬蘭首都)赫爾辛基市政府是大地主,擁有該市 70% 的土地 …… 過去 50 年間,赫爾辛基市積極地執行國宅政策 …… 新住宅區的規劃概念是必須適合所有社會階層。窮人與富人比鄰而居,國宅在品質與外觀上,和靠高利率房貸買下的房子並無二致 ….. 讓社會各階層混居可視為一項重大的社會革新。住宅地點及屋況的不平等是先天邊緣化及弱勢的溫床。」

  因此,赫爾辛基自詡沒有貧民窟,也沒有任何社區是專屬於有錢人的。

  「要擁有正常的生活和社會賦權,就要有個像樣的住屋與安全的環境。」因此芬蘭成立了替遊民和難民找到一個家的Y基金會,這個基金會買下單房的公寓,提供遊民正常、永久的住屋,而非暫時的收容所或宿舍,因為「每個人都有權尊嚴地生活」。

  「芬蘭政府的施政目標是建立平等主義的社會結構,除了教育體系,國宅制度是芬蘭政府最重要的政策之一」

  在台灣,國宅最為人垢病的就是設計及施工品質不佳,但芬蘭政府卻「特別注意建築的品質及新社區的功能。直到今天,說芬蘭最好的住宅區主要都是 ARAVA( 國宅單位 ) 建造的仍不為過 ….. 依規定, ARAVA 的自用住宅只能賣給地方政府或地方政府指定的買主,價格也受到規範,除了反映通貨膨脹外,不得以任何名目加價。」

  近來國有土地的標售屢創天價,而都會區的房價過高更成為十大民怨之首,台灣的地產主義已經逐漸地向香港的中環價值看齊,但犠牲的卻是政府該有的對一般百姓及弱勢族群的關懷及公義,在此呼籲行政院好好地檢討城市國有地的土地政策,讓台灣人民免於購屋恐懼,人人都可以擁有優良的居住品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