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重自然 避免天災

經濟部水利署 簡任正工程司 蘇瑞榮


  近年以來,台灣地區發生多起天災,導致生命財產的損失,尤以2009年88水災為甚,一夕之間,造成小林村滅村,最為可悲。認真檢討起來,有些天災實可減輕或可避免,以下一些建議,提供參考:

一、了解自然:所謂自然,是我們賴以維生的大地、山林、溪河等環境,也包括昆蟲、鳥獸、花草、樹木等生態,而其中以大地與人類相關最重。沒有大地的生產,我們不會有充足的食物,沒有大地的承載,我們就沒有溫暖舒適的住家。然而,因為人口的增加,大地的負載逐漸加重,以致超過它的涵容能力,部分山坡地超限利用,部分土地因而劣化,而山區的開墾與種植,以及房屋、建物與道路的興建,所造成的潛在危險最深。短期間災害未必立即發生,但在地震、颱風、暴雨期間,因為土質鬆軟、逕流集中,常導致山洪爆發,有的引起土石流,有的引起山崩地滑,直接衝撞果園、菜園,甚至淹沒住宅,造成生命財產的損失。

二、善待自然:凡人,你善待他,他便善待你,你待他不善,他便待你不善,你怎麼對待他,他便那麼對待你;很少人是你待他不善,而他卻能不計較地善待你。同樣地:你善待自然,自然便善待你,你待自然不善,自然便待你不善,你怎麼對待自然,自然便那麼對待你。自然更是你待它不善,它必是以不善待你。當然,自然因為容忍度絕佳,不到最後關頭,絕不會施以回應,導致人們經常疏忽,以為它絕無危險、絕不危害。但當它承受不了同時的多種負荷時,所作的反應便是天災地變。大地生產我們的糧食,提供我們生存空間,因此,我們唯有關愛它善待它,才能永續繁衍於斯,生生不息於斯。

三、危地不居:人原有天生本能,用於趨吉避凶。譬如知道毒蛇蛇毒足以致命,因此我們懂得避開招惹;知道猛獸凶殘將會奪人性命,因此我們儘量避開遭遇;知道毒蛇猛獸危害甚烈,故而知道如何避開它們的凶殘。但是大地、山林,乃至自然,是那麼地溫婉和善,是那麼地讓人予取予求,平時它無聲無息,既不會發出任何不平之鳴,也不會提出任何警告通知,而我們雖生於其中更賴以為生,卻常以為它全然不計較,全然不危害,雖然它也真的不會害人,但你不了解它,它再良善也可能讓你受害。因此要了解什麼是危險?哪裡是危險?並且了解什麼時候是危險?所謂「危地不居,危時不入」便能避開危險以確保安全。

四、及早避難:生活的經驗要能累積,無風無雨,不會樹倒水淹;小風小雨,只會帶來甘霖;大風大雨,則易生災情;而風雨越大,災害將越深。所幸現代科技昌明,颱風已經可以用衛星偵測,洪流也可以用模式預測,可能致災的區域、範圍、程度,大致上可以掌握十之八九。當政府機關發布危險警訊,便要即時離開居所避難,目前政府均有規劃良善的收容所,那便是最好的避難之所,能讓我們渡過難關。所謂「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材燒」,及時避難便能保護生命安全,而災難過後就可重建家園;故所謂「天無絕人之路」,即是知道如何避開危險。

  天災的發生,必有徵象,自然的反撲,必有條件,它既不會無縁無故發生,也不會因人因事出現。當我們了解自然並善待它,同時危地不居與及早避難,那麼很多的不幸,便能避免。唯有吾人敬畏自然、尊重自然,才能與自然永續相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