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台灣社會家庭危機

人的適應與調適

第一社會福利基金會教保員 鄧翠瑩

前言

  多年前歌手江惠唱了一首「家後」,讓台灣女性溫柔婉約,勤勞 認命的人生 描寫恰如其分,過去的年代老一輩的是如何稱呼自己的太太呢?家後、內人、妻子、愛人、老婆、牽手、老伴、媳婦、還有什麼可以讓你形容一輩子的伴侶呢 ?? 依據主計處最新統計資料顯示, 2009 年台灣離婚對數為 57,223 對,粗離婚率為 2.48 %,相較於 2008 年,不僅離婚對數增加了 1,228 對, 現在台灣離婚率這麼高的情況,希望每對新人都該先聽聽這首歌,有這種認定,離婚率才不會這麼高。

現代婚姻面臨的問題

  結婚是兩個家庭的事,在婚前準備的過程中,情侶及雙方家庭可能因籌備婚禮而發現彼此觀念上的差異,導致潛在的衝突與壓力,甚至關係破裂。而剛結婚的新婚夫妻必需學習家庭的發展任務,以適應婚姻與家庭生活。此時可能面臨的壓力與危機,在人際互動方面包括生活習慣的差異、角色適應問題、溝通不良、性生活不協調,以及姻親關係的調適。在實際的家庭生活層面,可能的壓力與危機有工作與家庭的調適,以及家庭財務處理問題。社會上頻頻出現家庭悲劇,日前新聞媒體報導 狠夫強押妻投海,而且妻疑先遭迷昏,只因妻子鬧離婚 ,一氣之下強押妻子上車,直衝將軍漁港投海,釀成了人間悲劇。 依統計婚姻危機有 10 個主要原因,家庭經濟危機、雙重生涯壓力、姻親關係與人際關係欠佳、夫妻相處時間不足、性關係的不和諧、夫妻人格特質未能配合、婚前相知不足、第三者介入、家庭生活刻板,以及夫妻成長差異等。

經濟問題影響家庭的結構

  就家庭發展理論來看,家庭從建立期即是家庭生命週期的開始,這個開始持續不斷,直到退休另一伴的死亡為止,人類會因整體環境局勢改變而適應的重生,如同 近來台灣人口結構型態改變,造成的貧窮家庭日漸增多,社會上冰山的一角聽到的不只是「不能沒有你」這樣的社會事件,背後的悲情故事仍繼續在上演中。 貧窮在社會被認定為「低收入戶」,社會上貧戶與家庭人口結構有關,調查中發性女性戶長、老人、女性單親及老人單人戶所組成的家庭較為貧窮。 當前台灣快速的人口老化以及高齡化社會裡的長期照護壓力,與家庭結構、家庭功能、家庭內涵以及家庭組成等都有相關,另外在離婚現象方面,自願性單親家庭的比例自然也因此而增加不少;其次,在女性就業狀況方面,女性多重角色壓力的問題情境也是更生活更貧困的問題,女性家務、職場等等的角色負荷過大, 之於跨國的婚配率業已提升, 相應於結構性條件的環境變遷,衍生出來許多非典型家庭的另類組成,事實上,包括諸如 以對象別為主的單親家庭、祖孫三代家庭、重組家庭、不婚家庭、單人家庭、老年人家庭、獨生子女家庭、外配家庭與台商家庭,以及以情境別為主的失業家庭、貧窮 家庭、暴力家庭與變故家庭等,都是人口結構改變可能造成的貧窮原因。

面對家庭危機的態度

  台灣來自各國外籍配偶已超過 42 萬人,針對來自不同國家、族群、出生地的新移民其家人,他們更有著適應與調適的日子要熬,天下哪對夫妻不吵架,哪個家庭都不曾經歷風霜,如果台灣女性同胞都已以防媳婦的心,那台灣的男性未來不只找不到伴侶成家,更會引發一連串的婆媳過招千百回劇情, 先秦《詩經 ‧ 邶風》中提到『死生契闊,與子成說;執子之手,與子偕老。』這是真正的浪漫,而它卻不需要用金錢來推高兩者之間的關係,愛與尊重可以化解不必要的紛爭與干戈。

  進一步來看家庭成員與家庭危機的關係, 我 們 知道家庭成員的「個人危機」是會造成「家庭的危機」,從家庭系統中可知家庭中的個人對家庭可能造成某些程度上的影響,但是個人在生涯發展上的所遇的壓力與危機並不一定會轉移到家庭中,許多家庭成員習慣自己解決問題。如會怕父母擔憂,有些成人子女不會將個人問題與困難帶回家中。當家庭遇到危機時並非每位成員皆會感到沮喪,從過去經驗亦可發現,當父母處理一些家庭危機時並不一定會告訴子女。值得父母重新思考的是家庭危機也可能讓子女學習成長的很好時機,過度的保護難以培養一個獨立的孩子。

結論

  家庭因應危機的過程,一般而言家庭在發展中,可預期的就有許多階段轉變的壓力,這些壓力若能得到適度的處理,就不會進入家庭危機,但如過度的壓力無法因應,家庭的危機就會產生,若家庭能共同面對並且找出適當的因應方法,家庭將恢復原有的功能與運作,危機也將解除,若無法找出應對方法來解決,家庭危機不但不消失,更可能面臨家庭的瓦解,關鍵是家庭因應能力的強落,因此家庭危機的因應方法是要學習的,家庭成員若能用積極正向的態度面對危機,將危機所帶來的感受表達出來,並接受困境調整每個人的腳步繼續往前走,更要保持身心的健康,必要時接受他人的建議與協助,勇敢去因應危機,將使家庭更強壯,人的一生都不斷在學習,台灣的家庭成長,也是面臨了事件而增長社會的應變,「家後」這首歌依然會傳唱在台灣這塊土地上,提醒著台灣人要改變生活型態與適應新生活的重要,歲月不待,我們將不允許下一代承受不該有的危機,認識家庭支持與照護是人人必修的一門學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