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生活環境品質 營造健康永續社會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永續發展室副執行秘書 曹賜卿

  20 世紀以來,工業及人類活動急遽擴張,加上大量生產、大量消費、大量廢棄的生活型態,造成環境污染及資源銳減,進而危及人類世代的生存權利 。 1972 年 6 月聯合國於斯德哥爾摩召開「人類環境會議」,發表「人類環境宣言」,呼籲全球共同保護地球及維護人類的環境權。

  我國近半世紀的發展,從農業經濟轉型為工業經濟,再由勞力密集的工業時代經濟,轉型為技術密集的資訊時代經 濟,此一歷程雖成為開發中國家的典範,也提高了我國在國際社會的地位。但是,深入探討後卻也發現,提昇國際競爭力的過程裡,由於環境與國土負荷的失衡及社會分配的不均,影響了國家的永續發展。

  隨著國民所得的提高,國人的環境保護意識逐年增加,對環境品質 的要求亦日益殷切。環保署於民國 76 年 8 月成立, 22 年來我國的環境品質在全民的共同努力下,諸如空氣品質、水體水質、廢棄物管理與資源回收等,已 有明顯的改善,惟仍有些議題尚待改進。

  就自然環境而言,其包括水、土、林及空氣等資源,若未將環境資源做整合性規劃與管理,將不利國家的永續發展。本( 99 )年 1 月 12 日 ,立法院三讀通過「行政院組織法修正草案」,環境資源部為民國 101 年元旦起的行政院十四個部之一。環境資源部未來將統合我國污染監測與防治、水域資源規劃與河川治理、森林資源與生物多樣性維護、山坡地水土保持及治山防災、大氣與全球氣候變遷調適等事務,環境資源部的成立是維護台灣生態環境的重要里程碑。

  環保署以「 藍天綠地、青山淨水、健康永續 」為願景,以 「組織建制倡永續」、「節能減碳酷地球」、「資源循環零廢棄」、「去污保育護生態」及「清淨家園樂活化」為施政五大主軸,全力推動我國環保工作,以確保清淨優質環境,營造健康永續社會。

近期主要推動工作略如下:

一、組織建制倡永續方面

  環保署兼辦行政院國家永續發展委員會秘書處業務,永續會成立於民國 86 年 8 月,自 91 年起由行政院院長兼任永續會主任委員,委員由政府部門代表、學者專家及社會團體代表各三分之一組成。永續會下設置 9 個分組:「節能減碳與氣候變遷工作分組」、「國土資源工作分組」、「生物多樣性工作分組」、「能源與生產工作分組」、「交通與生活工作分組」,「科技與評估工作分組」、「城鄉發展工作分組」(內政部召集)、「健康與福祉工作分組」、「教育與宣導工作分組」等,環保署以 秘書處立場 負責分組間之橫向聯繫。 永續會除審議永續發展相關議案外,迄今完成之重要文件包括:台灣 21 世紀議程、永續發展行動計畫、台灣永續發展宣言、國家永續發展指標系統、永續發展政策綱領等。此外,每年以永續發展指標係統檢視並公布前一年度之我國永續發展推動成效,及辦理國家永續發展獎之選拔及表揚等工作,以鼓勵各界參與永續發展工作。另亦刻正進行「永續發展基本法」草案之研擬作業。

  在環境教育方面,推動學校環境教育計畫,辦理環境創意教學,提升環保行動力;遴選表揚推動環境保護有功學校教師及學生,以鼓勵各級學校落實校園環保工作並提昇校園環境品質;此外 推行在地環保行動,輔助社區成立環保小學堂,作為全國各地社區參訪、學校戶外教學及全民環境學習的場所,以及進行環保志工特殊訓練,迄今有 15 萬多人在全國各地協助環保工作。此外,研擬「環境教育法」草案,該法草案目前在立法案審議中,草案主要內容包括設置環境教育基金,對環境教育人員、環境教育機構及環境教育設施、場所辦理認證及對於違反環境保護法律的處罰等。

二、節能減碳酷地球方面

  依據 97 年 6 月 5 日 行政院 通過之「永續能源政策綱領」,我國溫室氣體減量目標與期程於 2016 年至 2020 年間回到 2008 年排放量的水準,於 2025 年回到 2000 年排放量水準;長期而言,於 2050 年回到 2000 年排放量的 50% 的水準,已與世界趨勢接軌。 此目標與期程是參酌我國減量與調適能力所及,來承擔共同但差異的責任,不僅符合氣候變化綱要公約基本原則,亦清楚宣示我國減碳的努力,且為非附件一國家(開發中國家或新興工業化國家)之首例,以顯示我國推動溫室氣體減量的決心與立場。為保護 地球環境,確保國家永續發展,環保署推動「溫室氣體減量法」立法工作、「永續能源政策綱領-節能減碳行動方案」、「國家溫室氣體登錄平台」、 綠色路網低碳運輸等措施 ;「溫室氣體減量法」草案目前於立法院審議中。

  此外, 宣導節能減碳新生活運動, 推動碳標籤以減少碳足跡, 提升國人綠色消費意識,以落實「一人一天減少 一公斤 碳足跡」及「建構低碳及循環型社會」的目標 。 我國 97 年燃料燃燒二氧化碳排放總量( 255 百萬當量)為 20 年來首度負成長,較前一年減少約 4.4% 。此雖因 97 年全球金融風暴造成經濟成長與能源需求不如預期外,政府積極推動節能減碳相關政策措施、我國油電價格合理調整後實質反應能源需求減緩現象,及全民落實節能減碳工作等,皆已逐漸顯現具體成效。

三、資源循環零廢棄方面

  推動廢棄物廢棄物源頭減量及循環再利用,在全民努力合作下,我國 98 年的一般廢棄物(垃圾)每人每天排出量為 0.515 公斤 ,較 10 年前( 88 年)之 1.135 公斤 減少 54 %;資源回收率 98 年為 44.85 %,為 10 年前( 88 年)之 6.6 倍。環保署 進行廢棄物相關處理技術試驗、農業廢棄物(稻桿)集運方式、成本調查研究、垃圾焚化廠轉型生質能源中心可行性評估規劃等工作,以推動焚化爐逐步轉型生質能源中心政策。在事業廢棄物方面,推動事業廢棄物再利用管理、加強事業廢棄物源頭管理及流向追蹤、推動環保科技園區計畫以扶植國內環保產業等工作。

  資源永續循環利用與節能減碳是國際環保趨勢,也是重要的環境課題。整合低碳、資源循環利用與生態之概念及技術,推動建構低碳及資源循環型社區,透過民眾落實低碳行為與回歸低碳生活,將可加速 達到低碳家園的目標。環保署 推動 「低碳社區 建構 推動專案計畫」,由範圍較小之社區作起,規劃於民國 99 年及 100 年分別建構 25 個低碳示範社區。除低碳社區外,未來將擇定北、中、南、東各 1 個城市,建構為低碳城市,俾與世界趨勢接軌,共同保護地球環境生態。

四、去污保育護生態方面

  改善空氣品質,推動室內空氣品質管理法研訂及相關計畫,於 94 年公告室內空氣品質建議值,「室內空氣品質管理法」草案目前於立法院審議中。此外,實施使用中車輛排氣定期及不定期檢驗制度,逐期加嚴交通工具排放標準等措施;加強水體水質淨化, 改善河川、水庫及海洋水體水質, 強化水污染緊急應變等; 推動土壤及地下水污染復育,包括重點污染場址之整治及改善,農地污染調查、應變及改善,及加油站、大型儲槽污染潛勢調查、應變及整治等措施。

五、清淨家園樂活方面

  推動清淨家園全民運動, 動員 7,840 個村里、社區志義工、社會團體等力量共同參與,環境已有顯著的 清淨 。另推動「台灣公廁整潔提昇計畫」, 針對公廁全面列管,至 98 年底列管公厠增為 40,000 座, 其中優等級及特優級以上之公廁比例約占 75% 左右,大幅改善台灣公共廁所髒、臭、濕的現象,並更新改善公廁硬體設備。於 99 年將規劃辦理優質公廁及髒亂公廁票選活動,另並加強改善公廁男女比例措施,督導縣市政府提高婦女如廁便利性。

  此外,推動全民綠色消費,環保標章制度自民國 81 年起推動,推廣符合「可回收」、「低污染」及「省資源」之環境保護產品,計開放 111 項產品規格標準, 5,204 件產品申請通過。另推動建構健康永續無毒家園, 落實毒化物減量及環境用藥安全管理,及 毒災應變及災害預防等工作。

六、結語

  提升環境品質,追求永續發展,是全球趨勢也是為子孫留下淨土的良心工作。 台灣地質地形複雜,山地占總面積的三分之二,垂直高差近四千公尺,形成珍貴的各類地形與地質景觀,並孕育出豐富多樣的生態系。台灣由於其美麗的山川風貌,於四百年前被稱為「福爾摩沙-美麗之島」。環保署賡續秉持維護台灣環境權的理念,全力以赴,以提升生活環境品質,營造健康永續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