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環境紀錄片「正負16度C」的觀後建言

陸軍專校4B 范晏瑄

台灣人常常以為氣候暖化的危機,只是電視新聞裡的極地雪崩畫面,離我們其實很遠很遠。這部台灣拍的紀錄片,要告訴你,如果你這樣想的話,那就錯了。學生:「全球暖化難民有分第一批,跟第二批,那我想請問一下,我們是屬於第幾批?」中央研究院地球所研究員汪中和:「以這個氣候難民來說,台灣不但是第一批,第二批,會持續好幾批。」 「正負2度C」紀錄片告訴大家,台灣其實是全球暖化難民中的「高危險群」,根據中研院汪教授的評估,第一線面對衝擊的將會是嘉義東石、屏東林邊、東港、蘭陽平原,還有台灣最大的石化工業區,雲林的麥寮。「正負2度C」旁白:「海平面再上升,第二線衝擊的,將是台灣最繁榮的城市,台北盆地以及高雄市。」台灣海拔100公尺以下的地方,都將無法居住,2、3億噸的海水,如果一次沖下來,大台北地區各大城鎮無一能夠倖免。 「正負2度C」旁白:「接著就是台北縣市,全都淹水。」即使是台北人最自豪的高樓101,最後也只會葬送在一片汪洋之中。這不只是3D模擬畫面,如果台灣人再不提高警覺,這些畫面,都有可能成為可怕的事實。正負二度C建議:以下內容摘自 氣候紀錄片「±2°C」首映 預警麥寮六輕被淹沒台灣危險地區包括蘭陽平原、台北盆地與高雄市。建議參考荷蘭研發水上房屋「±2°C」建議台灣參考荷蘭的因應措施。荷蘭新的國土規劃,預算規模超過國防預算,「還土於海」、「還土於河」,並致力研發水上房屋,準備好面對2035年海平面上升後的新地球生態。「±2°C」片中呈現中央氣象局資料,把台灣從一九四七到一九九六年間的每一條襲台颱風路徑畫成一條直線,台灣像是一塊被竹編包得密不透風的土地,雨量最密集地區就落在花蓮與阿里山以下的中南部地區。 去年莫拉克襲台兩個月後,台灣最北端的翡翠灣,居然佈滿來自中部山區及阿里山區的樹木,山崩樹倒、山林遷徙,顯示「氣候的力量,超越戰爭」。為了防止這樣的情況發生,所以我們可以從小地方開始做起,例如:少吃肉、隨手關燈、少搭乘汽(機)車、做回收、多使用天然資源、廢物利用、多種植樹木等都是防止全球暖化的好方法。 我想,要救地球不能只是口號,而需要身體力行,這樣才能夠讓地球不在生病,我們就能更平安健康了。現今的地球要是沒有你我共同的保護,很可能這地球就要毀滅我們這個世紀,所以要多做環保,實行節能減碳,現在有許多商家也都有結合環保概念,例如:twist water等......雖然有點貴,不過喝玩可以把他轉一轉,體積減小有能做環保,不過最環保的還是喝家裡的飲水機,自備杯子不用免洗碗筷等,不要覺得這樣沒有什麼,積少會成多,聚沙會成塔,一個人這樣做以為沒什麼,那要是台灣所有的人都有作回收和環保,馬上就省了許多資源,要是全世界每個人都有確實實踐回收和環保,+-2℃的控制應該多少能有點幫助,勿已善小而不為,回收要確實的執行,不要口說,更不紙上談兵,希望這個世界能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