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腳下踏到了黑色暖暖的土, 你那兒有嗎?

劉豐豪 國防大學資管系副敎授 中華民國軟體品質協會理事長 台灣油杉社區發展協會前理事長

  我從家裡到辦公室最方便的方式是開車,但我總是『貪心』的喜歡搭公車或捷運,因為這樣才有機會在交通路上,有自己的時間。有時更貪心,提早下車,用腳踏在地上,好好的多走一小段路,工作及生活快一點很好,但有時慢一點反而得到的更多, 看到的、聴到的、感覺到的。

   有一陣子,家附近新捷運線又在施工, 以後通車生活會更方便了;施工時把舖滿柏油的路面挖開,應該是因為工程需要,挖的很深。有一天經過工地看到的地下,原來天天經過硬硬的馬路下面,全是一片好大黑色暖暖的田土。想到台北東門城牆外這一帶地方,在古地圖上標示的是一整片的農田,平常好快的走過,都沒想過腳下的土地真實的樣子,是這樣溫潤厚實的田土啊!

  上次有些朋友來拜訪及學區內的小朋友到社區來戶外教學,看到了社區裡有著在都市中難得一見的保育植物-台灣油杉和市定古蹟-日式宿舍群落。 我在權充導覽時,還誇張炫耀著說: 旁邊有些鄰家院子裡的果樹,在這樣喧囂的都會中也可以果實累累,就是因為它的根,有延伸到這塊沃土中,吸收到陽光養分。記得和鄰居朋友成立發展協會之前,反而是我們這些忙碌而自認是聰明的文明科技人,天天腳浮踏在土地表面上轉來轉去。生活及心靈也是,不單得不到滋養,生活也各自浮蕩著。有時感到好空白,和鄰居、朋友及甚至家人的距離,雖常常在門口或轉角擦身而過,卻感到好遠、好遠。後來大家一起走過許多,用心珍惜自己的生活及空間,在某家的院子中,發現了日治時代遷植的冰河孓遺植物-台灣油杉、把原是堆滿了廢棄物的荒地,向林務局要來了苗木,變成原生植物園、在巷弄轉角及牆面,植上了綠化植物、在公園改建中,加入了生活的元素、讓到永康街觀光的朋友,轉到這裡來,看到另一個的不同於吃的文化、讓鄰居的小朋友及學校社團在公園有一個自己的表演晚會、讓朋友把家中珍藏的舊照片拿出來,講講曾共同發生的事。

   原來時間及空間的縫隙中,以前曾有這樣多精彩的故事: 瑠公圳的薛裡霧支流,埋在旁邊的地下了;古蹟日治建築的方向及格局,結合了當時的土地、陽光、風向、水分;以前松山附近產煤,而運煤的鐵道,也曾在這裡;要由深坑坪林運送茶葉及貨物到艋舺的六張黎路,也必經過這兒; 我們也不斷的在寫著自己『新的』的故事:垂柳養鴨的瑠公圳,已加蓋變成新生南北路、當初台灣光復大空襲,落下砲彈密度很高的城外屯兵處,已是中正紀念堂、大安森林公園也由國際學舍及眷村中,蛻變出來、曾有著台北城牆石塊的台北監獄附近華光社區,也將要在信義計劃區的繁華後,拆建成台北華爾街了。

   城市的發展好像心跳般的一次次脈動著:先民定居台灣、世界海權時代荷西人到來又離開、海禁時代的唐山過台灣、台北城建立、日治市區改正、台北升格直轄、東區商圈發展、信義南港再延伸。馬路的建立及拓寬,也像生命的脈絡血液一樣的流動著,生活的一幕幕在眼前流過,生命也新陳代謝改變著,我們在這片土地上面生活,湖地池塘變成了房舍高樓,我們在這片土地上面走著,農地田野也建成了道路捷運。最近又有高樓要改建成附近的樓層及價格都創新高的建築了,新的鄰居遷入也一定融入我們的生活了。所有的先民及新居民要到一個新的的地方來,一定是認真期待一個美好的生活,只要珍惜這片土地、尊重生命的人,藉由深植在土地的根,生活又可連結在一起了。有機會你也試試慢下來看看,真實的踏一下腳下的土地,想想你留下的足跡, 我腳下踏到了黑色暖暖的土, 你那兒有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