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續校園

明志科技大學校長 劉祖華

壹、前言

  為了回應對地球環境保護,以及考量「永續發展」的前提,在世界各國的高等教育機構積極推動下,產生了「綠色大學」環境教育運動,結合學校的教學、研究資源和鄰近的社區或企業與政府機構等組織,使大學校園成為在地的或者是地區性的環境學習教育基地。

  隨著科技不斷的創新,環境與社會日益變遷,人類大量使用天然環境資源,已漸漸超越地球所能夠承受的負荷。超量使用天然資源的結果,導致自然生態環境品質面臨威脅。身為教育單位的我們,應扮演好教育的角色,將環境生態思維融入校園;在世界各地的先進國家,也都為了愛護地球、延綿永存,不斷地尋找與自然環境生態平衡的永生共存方式。本校將以邁向永續經營發展的綠色大學為目標,肩負環境教育的責任,推動落實永續校園的理念。

  本校校區共計61公頃,其中約34公頃為綠色植被,自然樹林及植物種類極多,校園內常見松鼠、蝸牛、青蛙、螃蟹、蛇類、竹雞斑鳩等各種鳥類,近來亦見螢火蟲等各式生物,足見生態多之豐富,校地內共承載四千餘師生,絕大部分師生居住於校區內,平時皆能注重校園安全管理,並關心校園生態及人文環境之維護。永續校園運動除注重水土保持、林相管理,多年來亦極力推動省水、省電等節能運動,並訂定有廢棄物回收管理辦法,據以執行,成效良好。但為堅持永續經營的發展,延續人類的文明,許多行動具體方案已具雛形,建立一個進步、安全、健康、人性化的學習環境,強化環境教育的根基,透過這些理念,來影響整個社會、國家、甚至引起國際社會間的共鳴與認同,以達成符合永續生態經營的「綠色大學」。

貳、永續校園指標

  推動永續校園是持續性的工作,從願景、目標、策略、行動方案依各種指導原則與推動委員會的設立,到運用評量指標項目做有效的管理,內容相當繁雜,也必須克服許多推動上的阻力。在現今社會因應永續發展與全球化趨勢下,因此學校也規劃擬具配套措施,持續推行永續校園。

  在國家重點發展計畫中,「綠校園」為「水與綠建設」計畫是其中相當重要項目之一。在「綠校園」理念下,建立省能、省資源、健康、舒適的校園建築,及注重生態環保與回收再利用之校園環境,培養本土永續校園技術應用與建立評估實例,發展省能環保健康之校園環境應用技術,做為未來國內永續校園規範依據,均是持續努力的方向。校園永續環境建立後,從校園出發,推動社區再造方案,以校園公共空間作為示範,利用居民參與方式獲致鄰里社區認同,突顯地域特色、順應環境條件、凝聚社區意識等效益,創造出各社區與校園緊密結合之生態教育示範社區,有助於整體環境之提升。

2.1.永續校園的特徵
1.在學校設計、建造和營運期間,所運用的資源應以減廢為前提。
2.儘可能使用可重複再生的資源。
3.學校自行製造可代替的資源。
4.學校應利用所在地的氣候及城市環境的優點,來降低對原物料的依賴。
5.在合理的經費下,創造健康及安全的學習環境。
6.創造一個學校環境成為不可或缺的教育工具和社區資源,以教導學生和社區其所包含的教育意義。

  依據教育部(2003)之定義,「綠校園」(或「永續校園」)是指具備環境自覺及實踐能力的綠色學校,校園中施以綠建築及生態校園環境之改造技術,並符合永續、生態、環保、健康原則的學習環境。而江哲民、蘇慧貞(2004)針對教育部所提出的理想永續校園之實踐,有其兩大關鍵說明如下:

1.「生態校園環境」:此為注重生態與生態共存的校園環境,即必須確保生物多樣性、原生植物生態環境的培育,以及室內外環境清淨與永續生態循環。
2.「綠色建築技術」:其理念除了推廣綠色環境的概念,更加入健康建築與開發新能源的設計,諸如對建築物理環境、聲音、光、熱、氣、水及其他複合問題的整體設計,以提高構造與設備的性能(江哲銘,2003)。

2.2.永續校園四大主軸改造綠計畫

2.2.1.資源與能源流循環主題
1.資源回收再利用
2.透水鋪面
3.雨水再生利用
4.人工濕地自然淨化水循環處理
5.再生能源應用
6.節約能源設計措施
7.省水器材

2.2.2.基地永續對應主題
1.地表土壤改良
2.親和性圍籬
3.多層次生態綠化
4.生態景觀教學水池

2.2.3.生態循環主題
1.落葉與廚餘堆肥
2.教學農園
3.共生動物養殖利用

2.2.4.健康建築項目
1.採用健康建材與自然素材
2.室內環境改善
3.室內建材乾式構造組合

  將綠校園四大主軸,依綠建築九大指標評估體系作歸類,如下表所示。

  綠校園計畫項目與綠建築評估體系之對應

 指標群

綠建築指標名稱

綠校園四大主軸項目

生態

生物多樣性指標

共生動物養殖利用

綠化量指標

親和性圍籬
多層次生態綠化

基地保水指標

透水鋪面
地表土壤改良
生態景觀水池

節廢

日常節能指標

再生能源利用
節約能源設計措施

減廢

CO2減量指標

室內建材乾式構造組合

廢棄物減量指標

健康

室內環境指標

採用健康建材與自然素材
室內環境改善

水資源指標

雨水、再生水利用
省水器材

污水及垃圾指標

資源回收再利用
人工濕地自然淨化水循環處理
落葉與廚餘堆肥
教學農園

  簡言之,永續校園的推動,須藉由學校師生及相關人士的參與,共創符合安全、舒適及生態原則的學習環境,並營造具有本土色彩的校園及社區環境,更期望透過教育的過程,將保護地球環境及與自然生態共生共存的信念推廣至地球的每一角落。

參、建立永續校園管理系統

  人類與生活環境間的相互關連,在全球環境保護之發展趨勢下,成為共同矚目之焦點。在國際交流日趨頻繁,跨國競爭日愈劇烈的環境下,面對環保問題的新挑戰,先進國家正以污染預防做為環境保護之基礎。台灣在此一國際趨勢的發展中,亦將朝此目標發展前進。目前各校面臨台灣民眾環境意識提升階段,校園環境保護政策與措施,無法明顯區分校內、外之差異,為能有效結合社區環保意識與校園環保政策,持續改善校園環境政策,建置校園環境管理系統,以維護校園及周遭居民生活環境之品質,實為當前學校首要工作,並期望藉由各項工作的推動與逐漸發展,建立本校之重點特色。

3.1.環境政策宣言

  堅持永續發展,延續並發展人類文明、本校全體教職員生應加強環境教育之推廣,提升校園品質,建立一個進步、安全、健康、人性化的學習環境,以達成符合永續生態經營的「綠色大學」為目標。

  為提升校園品質,營造永續校園生態,並以邁向綠色大學為目標,茲訂定本校環境永續政策宣言:
生態循環、永續經營
清潔節約、節能減碳
綠色校園、環境教育
安全衛生、杜絕災害
發展明志、營造特色

3.2.實踐目標策略

3.2.1.生態循環、永續經營
  校園的發展需符合生態保育原則,對於既有建築物之空間改造應朝生態化或永續化的目標調整,以目前的城鄉區域、地形、地理及氣候條件,評估如何建立符合生態循環原則的永續環境,如:設置雨水儲留系統、水再生系統,並規劃運用現有排水溝渠與污水處理設備進行水資源回收再利用。

3.2.2.清潔節約、節能減碳
  清潔節約的原始精神,是促進「永續發展」不可或缺之基本架構。本校校訓「勤勞樸實」,實為孕育明志的每一份子都能以減少對環境污染危害、節約能源,重視自然生態循環、尊重自然的原則,進而達到永續發展的目標。

3.2.3.綠色校園、環境教育
  為符合自然生態與促進永續發展經營,校園環境之發展應與社區結合,扮演「生態公園」的角色,親近自然並倡導環保理念,推動綠色消費與綠色採購,將環境教育的心得化為實際行動融入生活中,實踐力行。

3.2.4.安全衛生、杜絕災害
  維護校園環境安全與衛生,符合現行法令規範,加強污染預防、提升校園環境品質,持續改善校園環境,落實環境安全衛生稽核,加強教育訓練,以增進安全衛生之認知。

3.2.5.發展明志、營造特色
  依本校發展宗旨,全體教職員生應協同努力共同實踐永續校園的理念,營造永續經營,發展文化特色,依地理位置結合自然生態資源,以綠色生活與校園生態公園為發展主軸,並結合社區、民間組織、及其他大學,交換資訊與資源,共享互利為原則。

3.3.永續校園推動組織

3.3.1.安全衛生委員會
  「安全衛生委員會」為本校環境保護與安全衛生工作推動之最高諮詢組織(94年5月3日訂定安全衛生委員會設置辦法),負責研議環境保護及安全衛生之相關政策(含毒性化學物質運作管理相關事務)、協調校內各單位共同推動相關政策、並提供有關環境安全衛生之各項建議。

3.3.2.綠色大學推動委員會
  「綠色大學推動委員會」為本校加強推動學校綠美化及推行節約能源工作而成立,藉以在制度面結合全校師生,發揮群體力量,並整合校內之不同專長領域老師、行政人員及全校學生組織,進行校園綠美化規劃與節能措施之各項作業工作。

肆、校園永續教育的意義

  校園永續教育發展的實踐,需要在校園規劃上推廣新的生活態度與價值觀,這都需要教育來促進與完成,尤其是教育在永續發展的推動上,及培養個人思考環境與發展議題之能力上,教育均扮演著非常重要的角色,因此需培養學生具環境與倫理上的覺知、價值與態度、技能及行為等,以利未來永續校園發展。

4.1.校園永續教育現況

4.1.1.校園永續教育課程
  環境教育所涵蓋之範圍十分廣,故環境教育課程所包含的範圍也相當廣,本校對於開設環保教育的課程方面上,更是不遺餘力且用心落實,除歷年開設的環境法規、ISO14000環境保護系統課程外,在通識課程新增「全球環境變遷與衝擊」課程等,以加強並建立學生對環境教育之認知。

4.1.2.學生社團活動
  人類對於環境的破壞,猶如星火燎原,做好環保已是刻不容緩的事,學生平日除了透過學校教育認知環保的重要外,亦能參與社會性服務社團,或走入社區做好資源回收再利用,或深入沙灘、山林撿拾垃圾,還大地一片淨土,或設立生態部落格,全球傳遞保育議題。除外,更應時時透過內心自省的探討,體悟到自我與環境密不可分的關係,進而期勉自己成為善待環境之人。課業之外,學生的生活重心多半在社團,或走入社會,其中和環境教育較為相關的就是社會服務性質的工作,例如:利用假日參與環保團體相關講座,或環安系學會安排参訪資源回收廠及環保團體了解相關作業等,或投入環保運動,並利用假日時間淨山、淨灘,或辦理國小營隊宣導資源回收與環保概念等。社團活動將可提供學生很直接的管道,接受環境教育,將永續的理念化為行動。

4.1.3.提供校園做為社區永續教育的資源
  明志校園位於台北縣泰山鄉貴子村山麓佔地61公頃,自然景觀豐富,又有許多可做為戶外教學的自然生態現象,因位於貴子村社區內,因此成為中小學學童課餘的休閒處、社區民眾的生態公園。當位於社區內的大學扮演了『生態公園』的角色,由大學主辦親近自然、倡導環保理念的活動給民眾參與,就是對社會大眾的環境教育;由於社會信任大學這樣的教育機構,對於自然環境所抱持的態度,也有領導社會風潮的作用。可培養學生的生態環境觀念,再以教育為媒介作推廣及傳授,培養其執行的動力及正確觀念,其理念可經由個人再持續推廣至家庭、社團、學校及更寬廣的範疇,希望可惠及未來的教育、凝聚社區的共識,共同保護生活週遭地區的環境。

  由學務處課外組推動之服務學習活動與社區結合的工作項目方面,如園藝社辦理社區服務活動,主要對社區以及附近街道中人為垃圾之清掃例如:菸蒂,寶特瓶,鋁箔包等;並種植花苗以美化工專路兩側花圃,為鄰近中小學提供校區服務工作,清掃教室及水溝。

4.1.4.訪客資訊中心
  以本校現有的生態資源以及各項對環境友善的設施,建立校園環境生態資訊網,並規劃永續教育自導式步道,沿途設立看板介紹生態景觀、動植物特色、景觀步道等,搭配不定期的校園導覽解說,以增進大眾對永續校園、綠色大學的認識,達到永續環境教育的目標。

4.2.校園永續教育之推動目標

4.2.1.鼓勵環保社團活動
  目前本校與環保相關之社團仍占少數,除鼓勵新成立環保相關社團,並於學生社團活動規劃時應注意環保議題,以節能減量為主軸,於社團活動中除要求社團人員做好節約能源及資源回收外,並於活動公開場合宣導環境保護觀念。並教育社團成員應有的環境保育意識,並推廣綠化校園觀念,如學生社團-園藝社進行種植樹苗等校園綠美化活動等。

4.2.2.加強社區參與
  鼓勵社團辦理相關環保議題活動,亦提供社區民眾共同參與機會,目前有關校園綠化、資源回收、節能減碳活動,應持續推動,並鼓勵社區民眾共同加入推廣,學校可提供廚餘堆肥製作技術,讓民眾共同學習與參與,達到永續教育的目的。

4.2.3.建立環保採購制度
  為了響應全球推動環保活動及維護地球有限資源之永續發展,採漸進方式逐步建立再生資源之採購制度,對各單位採購項目物品篩選查核,據以符合綠色採購並減少使用危害環保因素之產品,除參照「行政院環境保護署」網站與經濟部「能源局」網站提供之環保及節能標章產品資訊外,並依各項環保節能活動作為推行準則。

伍、國內永續發展的目標

  為達成永續發展的目標,行政院規劃「挑戰 2008 —六年國家重點發展計畫」,由教育部規劃的「永續校園推廣計畫」,為建立一個進步、安全、衛生、健康、人性化的學習環境空間為主,並於擴大內需刺激景氣的期程內,加速推行校園公共工程改造計畫,藉由突破傳統校園封閉的環境與制式管理原則下,整合社區共同意識、建立社區風貌、拓展生態旅遊等課題,改造校園環境成為具有社區特質的公共活動空間,結合校園綠色技術實施應用,轉化國內相關產業技術,進而增進綠色產業推廣效益,落實擴大內需進而促進產業升級與提振國內景氣之功效,從而發揮永續台灣、環境教育之積極意義與促成教育改革之目的。

5.1.明志邁向永續校園的契機

  本校目前依國內相關環保法令的要求,對於各種污染防制都已達到相當程度符合與改善,但相關於環保之業務內容相當繁瑣,含括空氣、污水、廢水、一般垃圾、事業廢棄物、資源回收、毒性化學物質及其他環保署規定項目等,將持續與目前的管理系統密切相結合,達到改善與污染減量的目標。

5.1.1.永續校園管理系統逐步成形
  許多組織在執行ISO品質管理系統之後,會再尋求一種可以使組織對內自我瞭解、對外顯示環境績效及持續改善環境績效的有效方法。而國際間為了促使各國企業能更有效地使用資源、保護我們的環境,故而發展出以結合企業管理體系的環境管理方法,並以實施的成果證實其為兼顧經濟與環境效益的策略,進而促成國際標準,使之通行世界。

  實施環境管理系統之組織應可就其環境政策、目標、標的來設定環境績效指標,再利用其績效基準來評估其環境績效,提供管理階層可靠和可驗明之資訊,以決定組織之環境績效是否符合組織管理階層所設定之基準。

5.1.2.掌握能源及水資源使用狀況
  為因應校區內各棟大樓、休憩公園與其他附屬設施等區域能源需求,及掌握全校電力、水資源使用狀況,並進行需量控制與及時進行設備卸載控制,環安室與總務處目前正規劃全校性資源管理監控系統,以期更有效掌握校區能源使用狀況。

5.1.3.以使用者付費達到減量目的
  全體住校為本校創校既設的教學特色,為提供學生在校就學期間,能擁有更好的住宿與自習環境,且考量學生寢室噪音、舒適度外,由總務處規劃自96年起,陸續於學生宿舍裝設變頻分離式冷氣,另對節能與合理使用亦為總務處與環安室考量重點,因此,在規劃之初便以具高EER值與節能功效之變頻冷氣為採購重點,並設置刷卡啟動系統,採以使用者付費制度,進而達到電能減量目的。

5.1.4.垃圾不落地資源全回收
  95年1月起由行政院環境保護署推動垃圾不落地資源全回收制度,本校為求提升學生資源回觀念,養成隨手分類習慣與降低推動阻力,舉辦多場教職員生宣導會,並藉由關閉現有垃圾集中場大門與規劃垃圾與資源回收時段及清運路線等配套措施,積極落實垃圾不落地資源全回收制度。

5.2.推動策略與方案

   教育部環境保護小組(1998)體認教育在國家永續發展中所應扮演的角色,提出「邁向二十一世紀-教育部永續發展環境教育行動策略」,並擬定三個目標,目標如下:

1.遵行我國憲法基本國策,並進行環境保護、生物保育及資源利用等永續發展觀念之教育工作。
2.使全民認識環境問題,瞭解並關切資源與生活環境間的關係,進而成為維護生態平衡及環境品質的實踐者。
3.藉由教育過程培育具有環境素養之公民,使全民獲得保護及改善環境所需之倫理、知識、態度、技能及價值觀。

  本校推動永續校園發展中,目前已建立未來推動策略與方案,在主題方面分成四大主題,如生態循環、能源資源管理、環境教學規劃及校園安全衛生等,以做為未來推動相關工作之指引,其規劃及努力方法如下:

1.建製能資源監控系統
  能資源監控系統能使校園用電透明化及資訊化,並可產生日、週、月、季及年負載率報表,以瞭解用電狀況。而如何削峰填谷,對高耗能主機、設備,由系統控制自動輪流卸載,並檢討最高需量以瞭解各部門(大樓、地區)之用電,是否合理或浪費,並進行優質能源管理及可作為訂定合理之契約容量,避免超約罰款和不合理之基本電費浪費,最後再整合搭配課務系統,有效掌控教室電源,避免浪費。
2.設置透水性鋪面
  規劃非主幹道路設置透水性鋪面,除可利用路面滲透作用,減小暴雨所造成漫流外,亦可補注地下水源,及減少大雨對於柏油路面的侵蝕,降低重鋪頻率,有效節省工程經費。
3.設置能源展示教室或設施
  可宣示本校推動節能減碳決心外,亦可配合環境教育主題,提供更多環境實務知識於教職員生,更可接待校外參訪貴賓,傳達本校節能減碳之積極作為。
4.設置中水貯流再利用設施
  配合本校新建校舍規劃,於新體育館、建教合作大樓等區域,利用雨水與處理後放流之污水,經由貯流設施後,供應該棟校舍各間廁所或周邊區域花木灌溉用水,有效節約水資源。
5.設置校園下水道設施
  規劃全校區下水道系統,並藉由全校統一收集、處理,除可節省個別設置、操作與維管費用外,另可將處理後的水進行回收再利用,有效節省水資源,避免浪費。
6.設置頂樓自動調整遮陽設施及窗戶外遮陽板
  避免因強烈陽光直射頂樓教室及窗戶,造成教室內部溫度急遽上升,影響教師課堂教學與學生學習品質,未來將規劃加裝自動調整遮陽設施及可調式遮陽板,以兼顧室內採光與溫度調控,以達節能減碳之效。
7.安裝節能控制設備
  藉由工程改善、使用者付費機制及感控裝置等設施(如溫度控制、紅外線感應、時間控制、刷卡機付費機制及適時提供照明與供電控制等),降低電量消耗,節省流動電費支出。
定期清潔、維護保養機電設備,提高用電效率(如由冷氣、燈具、電控設備等)以維持最佳運轉,並逐年淘汰老舊耗能之設備。
8.規劃設置太陽能發電設施
  世界資源正逐漸枯竭之中,造成近年來能資源商品價格大漲,舉凡如汽油、電費、水費及其他民生必需品等,因此在電費單價持續成長趨勢下,未來如裝設太陽能發電設施,除節省校園電費支出外,另可做為未來本校研究所、電機系、電子系或光電相關課程,教學研究、學生實習、校外人士觀摩之設備與場所。

陸、永續發展願景

  本校成立於1963年3月,台塑企業創辦人王永慶先生鑒於當時台灣工業正逢起步階段,百事待舉,亟賴加強培育工業技術人才參與建設行列,始能配合國家經濟發展,並為響應政府鼓勵私人興學之號召以及回饋社會之職責和濟助清寒優秀子弟完成專科教育蔚為國用,乃捐斥巨資興辦本校。本校前身為「明志工專」,至今已有47年,目前在校學生人數約4仟餘人,每年畢業人數約1200人,畢業學生表現普遍獲得社會各界的肯定。

  為達成校園永續發展的目標,教育部所計畫推動「綠校園推廣計畫」,期望建立進步、安全、衛生、健康、人性化的學習環境空間,藉由突破傳統校園封閉的環境與制式管理原則下,整合社區共同意識、建立社區風貌、拓展生態旅遊等課題,改造校園環境成為具有社區特質的公共活動空間,結合校園綠色技術實施應用,轉化國內相關產業技術,進而增進綠色產業推廣效益,落實擴大內需進而促進產業升級與提振國內景氣之功效,從而發揮永續台灣、環境教育之積極意義與促成教育改革之目的。

  當全球許多大學已宣示承諾及推動永續(綠色)校園的行動,身為國際社會的一分子,明志科技大學更應積極參與,在積極建立系統性的環境管理及環境永續教育計畫之同時,希望藉由打造永續校園工作,具體實踐個性環保、節能、永續的理念,進而落實永續教育及國家永續發展。

參考資料:

1.王順美,《社會變遷下的教育-綠色學校計劃》,民國93年。
2.江哲銘、蘇慧貞,《永續校園推廣獎勵與改造計畫》,教育部永續校園推行緣起、目標與內涵,民國93年。
3.江哲銘、蘇慧貞,《教育部永續校園理念與實質推行》,民國93年。
4.永續校園全球資訊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