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尊重

城市廣播電台/總經理 蘇明傳

  台灣,甚至全世界,正掀起一波又一波的『議題速食文化』,受不受社會大眾重視,端視議題的發展與發酵,近期在台灣死刑及健保費率即大幅的占據了議題的高峰,但是,人權永遠有兩面,死刑犯對照受害人、死刑犯對照政府;健保費率對照藥價黑洞、富人對照窮人…,在網路搜尋引擎中輸入『人權』這兩個字,可以得到了超過1,900萬筆的資料連結,所以這是一個永無止盡的議題,談尊重、談法律、談稅務,甚或是從環境談人權,其實沒有真正的答案,辯論的激情鮮少能改變對立的立場、聲嘶力竭也許也還是會淹沒在冷漠之中,而各自依據的論述都是從『常識』出發,然而,在2009年10月間出版的一本書籍『你可以! 讓你有所改變、獲得成長、變得更自由的九堂課』,作者為濱口隆則,書中對常識的論述有這麼幾句:『常識是在某個時間點,多數世人認為「應該正確」的事。……。在某種意義上,常識就是成見的集合體。』,所以,筆者面對人權如此嚴肅的議題,在生活及工作中會經常告誡自己~學習尊重。

  生活面是輕鬆的,筆者用玩的經驗來試著分享學習尊重。接近、瞭解,繼而對環境產生發自內心的尊重,源自於筆者從小受的童子軍訓練,再加上十多年前跟老婆去了義大利卡布里島的藍洞,那其實是一次震撼,環境的變遷造就了如此的美景,但也因為環境的變遷,它終究會逐漸消失在海平面下,所以現在我帶著家人到花蓮賞鯨,站立在船頭的兩個鐘頭,我希望孩子感受大海、尊重屬於鯨豚的家園;我帶著家人到七股看黑面琵鷺,希望孩子懂得候鳥的生態跟牠們為什麼會選擇這塊棲息地;我帶著家人到墾丁龍鑾潭,近距離的看鳳頭潛鴨到底能潛到水中多久,希望孩子知道明年我們還想看到牠們,就得保持住好的棲息環境;我帶家人在溪頭第一次看到鐵線蟲、在南庄蓬萊溪看到護溪保育後的苦花魚、在東勢林場幾乎可以用手捧著螢火蟲、在埔心牧場看到鳳蝶幼蟲為防禦而伸出的臭角、杉林溪的花、惠蓀林場的草、集集的蕉園跟向日葵田、鹿港老街、北埔、內灣、鶯歌、深坑、淡水…甚至幾乎每次去中正紀念堂都會碰到的松鼠跟喜鵲…,孩子們的人生才剛開始,雖然是玩,雖然他們已經能大概背得出清境農場綿羊秀牧羊人的台詞了,但是我們還是有時間就去玩,我希望他們覺得好玩,而我,適當的給了他們學習尊重的機會。

  工作面則是比較嚴肅的,恰巧筆者也在傳播業(廣播)服務,更有機會把學習尊重的觀念傳播出去,廣播是聲音的媒體,沒有視覺,其實是造成它永遠只能是輔助媒體的原因,但是又因為如此,沒有了畫面,反而可以比較純淨,不站在傳播業的頂端,反而可以不用隨波逐流,可以多做一點想做的事,所以我們可以長期穩定的製播環保議題,讓大家知道為了減少因使用暖爐或中央暖氣系統而造成的空氣污染,土耳其烏薩克省推動以手機文字訊息,通知市民什麼時候不能使用暖氣(違反者有罰則)、西班牙土壤與應用生物研究中心的實驗證明,結合「橄欖」研磨廢棄物,與糞肥而製成的堆肥,可以促進土壤內的離子平衡,使地中海地區少雨、高鹽的土壤獲得改善,甚至我們有時間跟聽眾談談什麼叫作碳足跡。我們的教育訓練中常常提醒同仁,進播音室的時候,請把情緒當成外套掛在門口,這是一種尊重,對照的是聽眾的權利;我們不搶獨家頭條,寧願以二手新聞及透過跟專業雜誌、電視、期刊及報紙的合作替聽眾篩選新聞時事及議題,這是另一種尊重,對照的是專業;我們花很多時間每天都分享一本書摘,不管是李家同『三個孩子的故事』、大前研一『低IQ時代』,或是曾敏雄的『容顏寫真:曾敏雄人物攝影筆記』,同仁雖然累,但是覺得很值得,因為這也是尊重,對照的是作者的智慧與經驗;我們長年持續有系統地介紹中外經典歌曲的形成背景、創作環境、歌手發展歷程等並保留了文字跟聲音,更是一種尊重,對照的其實是無形的文化資產。我們做了很多事不見得討喜,因為議題速食文化、因為新的資訊匯流時代、因為畫面的感官刺激,已經改變了人接收資訊的習慣,但是我們還是擔心速食文化太快的把事件導向結論而少了深思熟慮的周全、擔心新的資訊匯流的快捷性缺乏的把關把「應該不正確的事」也變成了常識、擔心畫面的感官刺激影響了我們左右腦的平衡發展,所以我們還是會選擇一些傳統媒體的思維模式作基礎邏輯建設,再引用新科技作為工具來達成目標,這是一種媒體人應該對人事時地物(5W)應有的尊重與認識的訓練。

  前文提到音樂是一種無形文化資產,日前,有幸參觀了行政院文建會文化資產總管理處籌備處無形文化資產組在農曆春節前後策展的『2009守護.傳承~台灣無形文化資產特展』,以有形的圖、文、事件及器物來體現無形文化資產,是困難而有挑戰的,而維繫牽引無形文化資產的,『是人』,這個答案出自於筆者的好友嘉瑞兄,也是策展團隊成員,讓我更深刻的感受到我們的渺小,神鬼、藝術、民俗風情…到文化,人串起了這條線,而我們從這當中學習到尊重了嗎?

  天賦人權,以民為本,以法為規,死刑是否廢除的人權議題,具有社會地位的王建煊院長引用聖經說的『愛必管教』表達了寬恕不能無限上綱的想法、星雲大師引用佛教因果報應表示了沒有廢除死刑的必要,支持王清峰部長的當然也大有人在,有結論嗎?一定會有,繫於主政者的智慧;二代健保解決了所有的公平性的問題了嗎?社會保險或是社會福利應該架構在『稅』還是『費』的根本問題有認真的被看待嗎?近日的沙塵暴已經不是中國大陸的問題了,範圍擴及整個東亞地區,或者我們應該說這已經是整個地球村的問題了,侵犯了多少人生存的權利呢?是環境變遷的不可抗力還是人禍?東亞地區人民的基本人權又該如何面對呢?考試院考績法修正案引發的新一波速食爭議,大家已經可以預期每天都可能出現一個更新版本,關係到全體公務員的基本人權可以快炒到如此匪夷所思的地步,探究其原因,筆者認為,因為『尊重』這兩個字已逐漸被大家遺忘了,專業技術官僚(事務官)的意見最後經由政務官的決策權輸出,差異有多大?已經是第幾版了?已經不會有人確定知道了,再經過登上速食鋒頭快炒一頓後,結論可能只是屆時多數人協調接受的版本,但是不一定符合治國的百年大計,但是,鋒頭一過,還有人關心嗎?

  筆者慶幸有諸多的社會團體自願的組織集結了多數人的力量一起為人權這個理想努力奮鬥,希望社會的對立、政府人民的對立跟最根本的人與人的對立都能減少,以民為本,以法為規的理想很不容易達成,尤其在多數民主國家都陷入被選舉綁架的窘境的現實狀況下,『法』又只是「應該正確」的常識或是成見的集合體,而且,立法程序是民主社會的產物,但現在卻又永遠追不上時代的脈動跟科技的發展,所以,筆者原本遲遲不敢下筆撰文,因為既不具體又沒有建設性,但是忽然又想起了筆者在演講場合最常用的結論~『態度』、『BACK TO THE BASIC』,故又斗膽以『學習尊重』為題,用生活跟工作上的一點經驗分享,希望在倡導人權的同時,大家都能用尊重的態度來面對所有的人事物,讓社會的暴戾之氣降低一點,回歸理性、包容跟專業,先想想自己能做的有什麼而不要急著要求別人為我做什麼,筆者認為就算是積極的做法,也是一種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