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重國家未來的主人翁

衛理女子中學學生 陳亭亞
  我是今年的高三考生,正面臨指考的到來,在求學的路上,因為跟別人走的路不太相同,而了解台灣教育的一些問題。

   我的成績五育均衡,並沒有哪一科特別突出,選組時,自己的興趣還不明朗,因此就照著性向測驗選擇了理組,經過一年努力學習理科後,發現自己真正的興趣是在文科,因此回過頭想改選文組。
在我的想法,學生的志向最重要,不論是學校的老師或是教育部都應該尊重學生的意願,幫助學生找到他未來的路,但現實卻不是這樣。

   現在,有些學校規定高三不能轉大類組(文轉理、理轉文),這項規定原是要讓學生下定主意,不要猶豫不決,除了會造成學校系統運作的困擾,更會影響學生學習的注意力。但有些學生例如我,原也想在理組找到自己的興趣所在,卻發現自己不適合該領域,因此較晚才發現自己的專長與興趣,但因已高三無法轉組,只能被困在原類組;最後,在高三面臨大考的衝刺期,反而多了很多阻力,無法認同自己的所學,且導致所學的專長卻與興趣不相符合。

   規定是死的,但總可以活用,如果學校的輔導室能多幫助學生了解自己,也可以作為學生與學校的溝通橋樑,進而解決問題,這樣就不會發生類似的事情了。而且學校與教育部應該站在學生的立場著想,雖說目前的考試制度讓學生可以跨組應考,但試想一個三年級的學生,面對未來要考的科目不但無法上課學習,還得乖乖上課聽講、考試一些未來應考時不考的科目,對學生的心理有多麼大的折磨。
學生的未來決定在學生身上,但在訂定規定之時,是否應該以學生為本,尊重學生的意志,幫助他找到他未來之路,才是教育的目的與方向。

   希望未來的主人翁不會陷入這樣的困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