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甲仙地震後探討受災學校學生受教權的保障

台灣臺南玉井國中地震後的省思

玉井國中校長 蔡佳宏

壹、 前言:

  在2010年3月4日上午8時18分53秒台灣高雄甲仙地區發生一起芮氏規模6.4級地震,中央氣象局公佈之第99015號地震報告資料顯示震央位於北緯23.00度、東經120.73度,即高雄甲仙地震站東南方17公里,震源深度5公里。這個淺源地震,震撼全台灣。這次地震也導致南台灣部分區域之建物受損。臺南縣玉井國中在這次的地震中,5棟建築物受創嚴重,3棟建築物較輕微。當時學校正當第1節課上課不到10分鐘,學生、教師已經開始從事教學活動,然而突如其來的地震,也迫使教學暫時中斷,人員撤離教室。幸運的是師生人員均安。地震結束後,伴隨而來的就是災後安置與復建的工作。政府、軍方及社會民間組織的關懷立刻進入,3月8日在協調學區玉井國小提供部分教室,及規劃學校堪用區域後,迅即復課,也啟動了學校的重建之路。以下將就地震發生後保障學生受教權相關議題做一討論。

貳、 地震發生後必須面對的相關議題:

   地震後,首先要面對的便是全校師生的安全與復學的考驗。地震發生後即使立即撤離師生到安全場所後,仍可以感受到學校師生有恐慌與不知所措的情形,尤其高樓層的學生與老師,情況尤為明顯。這個時候,學校的領導階層,就必須要沈著,穩住,不宜讓行政及教學同仁感到焦躁不安,大人的焦躁不安會更加深學生的恐懼,適度的言語安撫師生,可以讓師生穩定下來,這對於第一時間的安定人心是十分重要的。其次要面對的就是學校環境安全狀況的檢視,是否區隔危險區域與安全區域?安全區域是否足堪學生繼續學習使用。如果足堪使用,要如何規劃?不夠使用時,如何規劃?一般基本生活設施,是否足堪使用?例如午餐是否正常供應?廁所是否足夠?飲水是否足夠?照明是否足夠?水電是否正常供應?外部資源是否適度引入?撤離物資是否有地方安放?是否有相關專業人士做相關鑑定與評估?是否進行師生地震後的諮商輔導事宜?如何回應外界的關懷?原址的地質與地層是否經過重新評估?誰來評估?暫時安置的教室是否達到可以上課的水準?如何與家長社區完全溝通,使其瞭解學校的作為?如何就這次的地震災損,培養學生知福惜福,尊重大地的觀念?

參、 地震發生學校應有的作為及行動:

一、 確認人員到齊,人身安全:地震發生後,應該立即確認人員是否到齊,人身是否安全?若有傷亡情事,則應立刻送醫並報告相關單位作後續處理。同時間未受傷人員,則應立刻疏散到空曠地方,並做安定師生人心的動作,並請學生通知家長自身平安,若家長不放心,可以在登記後讓家長帶學生離開學校。

二、 召開緊急危機處理小組:運作或立刻成立地震危機處理小組,納入學校各級行政人員及導師代表,或立即召開緊急校務會議,妥善分配後續處理動作,並指定統一發言人,處理對外相關發言及說明。

三、 評估既有殘存校舍是否安全:尋求專業人士檢視學校建築受損及安全區域,然後把師生移到安全區域,區隔危險地區,判斷學校現有相關條件,作為停課與否之依據。

四、 規劃學生之後續安置及學習活動:判斷校舍損毀程度及設施完好程度等復學條件,做為停課與否的決定依據,停課後補課之相關規劃,並確認學生相關學習教材,用具之供應無虞。

五、 記錄學校物資及設備損毀狀況:指派專人做拍照記錄作為後來重建重購之依據。

六、 規劃設施復原及重建相關規劃:緊急運用週遭水電工人力資源、鐵工、木工人力資源、流動廁所業者、飲水機業者、及其他專業人士,立刻投入災後復原,做安置區域生活設施等緊急復原,並思索如何以最經濟的方式達到最快速的復原,例如:思索部分設施是租用還是購置?不同的決定會導致不同的效益。

七、 規劃物資撤離安置場所及流程和動線:儘速規劃撤離物資路線、存放地點以及防曬防雨措施,以利物資再運用。

八、 積極對外尋求社會資源,加速重建:向慈善團體或公益團體尋求暫時性教室的提供,請求上級單位協調尋求軍方協助受災區域的物資撤離等。儘速尋求專業機構完成地震受災評估報告,以作為後續拆除重建相關事宜之依據。部分學生家庭若因此次地震而經濟遭受影響,也可以透過上級補助或者是尋求民間公益團體協助,以保障學生的受教權。

九、 暢通與家長及社區人士溝通管道,使其瞭解學校相關重建復學處理情形:可以透過公開信,網路、夾報、以及公開場合發言等一切可以散播訊息的方式讓家長瞭解學生在學校震災後受教權如何受到保障。獲得家長及社區人士的支持是推動重建的最大助力。

十、 引入輔導諮商專業人士,提供震後師生心理輔導:面對地震造成災情,身歷其境的師生,在震後往往會有對地震產生恐懼,甚或不敢待在室內的情況發生,學校單位可以尋求上級單位協助,引入輔導諮商專業人士,針對師生關於地震作相關的諮商與輔導,以協助師生心靈重建。

肆、 甲仙地震後的省思與建議:

一、 老舊校舍的補強與重建刻不容緩:政府積極推動的老舊校舍補強與重建,實有其必要性,現階段在中小學中仍存在部分40年以上之老舊校舍,老舊校舍的建築時之建築技術及相關法規並不若現今法規嚴謹,故在耐震強度上或有其不足之處,故現行推動校舍評估補強及重建等措施實應加速進行,以確保學生之受教權。

二、 災害防制專業人才培育有其必要:災害在未降臨之前,往往不受到重視,然而災害一旦降臨,現場處理人員往往不具充裕經驗,各縣市應可整合針對災害發生後續處理有經驗之人員,於災害發生後,立即啟動流程,派駐現場協助處理災後後續相關事宜,可減少錯誤判斷發生,提升救災復建效率。

三、 落實校園地震防災演練:地震防災演練實有其必要性,在地震發生之時,往往會存在著一個念頭:要不要往外跑?若地震較為嚴重,往往可能伴隨著廣播中斷,電力中斷,全校性廣播無法進行。這時候班級教師立刻就扮演著很重要的角色,學生如何疏散?何時疏散?疏散到哪裡?一樓怎麼疏散?二樓怎麼疏散?三樓怎麼疏散?這些部分都要讓每一位教師徹底瞭解並放在心上,地震時可以臨危不亂的協助疏散學生。

四、 建立災害後續處理臨時編組及標準作業流程:地震災害發生後,往往要處理的事情千頭萬緒,甚至部分事情還不一定知道要處理,事情之間還會互相牽制,亦即一件事情的完成,才能進行接續另一件事情的處理;有些事情則是必須取捨不同的方式。不同的做法會有不同的結果。例如:學校僅剩下活動中心和專科教室,學生無法全數安置在活動中心,是選擇要隔間安置,或者是尋求學區國小同意安置在學區國小,不同的決定會導致不同的後續處理措施,而這些決定,往往必須在災後很快做出決定,所以標準作業流程的產生實有其必要性。

五、 災害後續處理相關資源儲備與取得:災害發生後,學校要復學最重要的處置不外乎是上課教室、水電設施、相關教學用具等,這些設施物品中上課教室往往是最大的一個問題,各縣市無論透過採購,或者是接受捐贈以準備一定數量的組合教室建構材料應該是一個可以考量的方式,畢竟,組合教室的建置時間短、費用低、安裝容易,對於學校學生的復學實為最大的助力。而其他相關高單價電力電纜設施的佈建也建議由官方預先採購租借予校方使用,簡化採購程序,以收時效。

六、 化危機為轉機,教導學生從經驗中學習:甲仙地震後,我們可以感受到「天地有情,人間有愛」,我們可以讓學生去瞭解到地震的威力,也可以利用機會教育,讓學生知道疏散的方式,在地震發生時如何保護自己,並且讓學生瞭解到在地震受災之後用水、用電、使用廁所的諸多不便,進而培養感恩、知福惜福的正向人生態度。

伍、 結語:

  甲仙地震過去了,學校的教室雖然暫時不堪使用,然而來自政府、軍方的及時協助、民間的關懷與社會資源的進入,讓我們的學生雖然比較克難,仍能繼續正常上課。我們感受到了大自然環境的強大力量,體會到平時防災工作的必要性,也感受到我們的國人同胞及宗教團體的愛心,也期望在往後不可避免的地震來臨時,相關的學校單位都能夠因為這次地震處理的相關經驗,有正面的幫助,並進而更加落實學生受教權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