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園人權之體驗

高雄市立大仁國中校長 劉金松

壹、前言

   人權是人與生俱來的基本權利和自由,任何人或機關單位都不得剝奪與侵犯。學校推動人權應養成相互尊重、包容,享受應有的權利、無恐懼,不分任何種族、性別,應本著公平、公正、正義相互對待,營造友善的校園。然而在追求個人獨立自主的同時,過度自我膨脹,甚至侵犯到他人的權益,是否合宜呢?值得審思!各界自推動人權教育以來,百花齊放的自由風氣不僅在社會上蔓延,也吹進了校園,學校親、師、生的關係以及校園的氣氛,確實有很大的轉變。

貳、傳統忽略人權的教育環境

   我國教育深受儒家思想的影響,「尊師重道」似乎是學校教育的中心思想,無形的道德規範宛如鐵網,將每個人重重圍住。而一成不變的教學方式與奉為圭臬的升學主義,造成「適者生存,不適者淘汰」的殘酷景象。

1、 教師與學生關係僵化
  過去教師在教室裡操控全班的學習與秩序,在老師自訂的遊戲規則裡,唯有「乖巧聽話」沒有意見才是大家公認的好學生。

2、 政策命令鐵律如山
  從長官對教師,教師對學生,上對下的威權體系,以達成任務為目的,未考慮人、事、時、地、物的不同,形成一言堂的局面。政策的制訂也著重在統一、紀律、控制與效率方面,忽略了尊重與人性的因素。

3、 家長照單全收
  傳統家長扮演著完全配合學校的角色,對於教師或學校行政人員的要求不曾質疑。將子女的教育責任完全託付給學校,不是太過依賴,就是過於冷漠,反而造成學校的負擔。

4、 教材與評量單一化
  統一的教科書內容或以分數為導向的單一評量方式,忽略了「因材施教」的重要性。對於學習能力、家庭背景不同的學生,沒有規劃適宜的教材及教學方式,讓他們漸漸成為學校及社會弱勢的一群。

叄、現今人權教育的重視與推動

  由於聯合NGO世界公民總會暨台灣區世界公民總會大力推動人權發展,學校人權普遍受到高度的重視,校園已充滿民主自由,打罵教育也成為歷史名詞,教育部亦於民國90年訂定及94年修正「教育部人權教育實施方案」,目標為促進人權教育研究發展,提升教師人權知能與態度,充實人權教育課程教材,將人權教育融入各學習領域,並加強宣導人權理念,培養社會大眾人權素養,進而改善學校人權狀況,營造人權保障與尊重之教育環境。

1、容納多元的聲音
  讓老師、學生都有表達意見的機會,避免直接否定或批評學生的看法。透過激發學生創意思考,以增進班級學習氣氛及維持秩序為前提,訂定取得共識的遊戲規則,不因教師個人喜惡而有所偏頗。

2、 政策實施須尊重人權
  將不合時宜的相關法令作適當修正。例如學生編班方式,正向管教與輔導,校規制訂,申訴管道建立等,均須保障學生受教權、隱私權等基本權利。另外也要尊重教師專業自主權利,提供研習進修機會,依其意願給予適當兼任工作。

3、 家長適時表達意見
  對於孩子的獨特性,家長應比學校更了解。面對團體生活時,家長可依子女與同儕間的差異部份,提出個人意見供學校參考,找出適合孩子的作法,並隨時與教師保持聯繫,適時的修正。

4、 教材與評量適性化
  教學方式及教材內容應更貼近真實生活經驗,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須考慮學生學習能力及家庭背景之不同,對學生的要求作彈性調整,並提供適用的教材與評量方式,發揮學生最大潛能。

肆、推動校園人權之建言

  目前的校園人權,以個人的觀察尚有成長的空間,偶而還會聽到體罰事件,學生未受到尊重,長官、師長的話都是對的?溝通無法站在同等的地位對話,師生衝突吃虧者總是學生,申訴制度不夠健全等,身為學校領航人應建立「尊重人權,信任和諧」的校園文化,提供學生們快樂學習的環境,更應教育他們懂得團體生活的默契。當每個人尊重對方的同時,自己也獲得別人的尊重。注重團隊合作並非墨守成規,講求獨立自主不可特異獨行。個人與團體不應是衝突矛盾,而是互利共生,目標一致。提供一些建言供參考

一、營造雙向溝通的氣氛
  學校行政人員、師生不可意氣用事,堅持己見、自以為是,多傾聽並了解對方的想法,設身處地為對方著想。明白教師與學生,權利與義務的界限,展現彼此的真誠,信任彼此的努力,建立良好互動模式。

二、制訂符合公平正義的政策
  抱著同理心理念,以大眾利益為優先,並能兼顧弱勢族群的權益。依時空背景的不同,制訂彈性靈活,符合公平正義的政策。不可假公濟私,假借保障人權之名,行個人特權之實,有時會犧牲了大眾的利益。

三、 邀請家長成為學校的合作夥伴
  藉由各項親職教育或家長團體,提昇家長對學校辦學的信心。以學生學習為重,信任教師的專業能力,貢獻家長的智慧或資源。重視學校、家庭、社區共同合作、互相尊重的價值,增進學校的競爭力。

   避免家長未持中立立場產生私心,對資源的分配,師資的安排,過度干預學校措施,反而阻礙校務的推動。

四、發揮教學團隊力量創新教學
  九年一貫課程實施以來,各方專家學者鼓勵教師根據自己學生的特性,編寫適用的教材。然而個人的智慧與能力畢竟有限,與其單打獨鬥,不如集合任教團隊力量來完成。特別針對弱勢學生的需求,更應用心經營,透過行動研究反省改進,建立合理的評量機制,獲得社會的共識,創造皆贏的局面。

五、避免過度自我,漠視他人權利
  當我們鼓勵學生積極展現自我,為自己爭取權利的同時,許多人卻對權利語言過度濫用,自以為是,忽略了自己應負的責任與義務。不懂付出,只重享受,當自己的權利向外擴張時,也壓縮了別人的生存空間。應相互尊重、控制情緒,兼顧法、理、情。

六、落實多元評量兼顧客觀公平
  傳統紙筆測驗較難評量出學生的多元智慧,也抹煞了學生的創意表現。因此發展出實作、團體活動、學習單等不同評量方式。但其客觀性、一致性、公平性仍舊存疑。另外針對原住民、特殊學生等,有不同的評量及計分方式,是否影響一般學生的權益,值得三思?

伍、結語

   學校教育背負著「百年樹人」的重責大任,教育的成敗關係著國家的未來,身為教育工作者將學生當作自己的孩子來關心,發揮最大的耐心與包容,勇於接納建言,有領導人的能力,也要有被領導的雅量,將學生推向成功的彼岸。路見不平更要見義勇為,勇於表達。發揮大慈大悲的渡人精神,堅持教育理念,面對人權意識抬頭的今天,救起每個孩子是我們義不容辭的使命,別任學生在大海中沉浮!校長以身作則,尊重教職員工生不同的意見,落實校園人權民主自由。建立一個公理與正義的永續友善校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