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勢人應該多談東勢事

台中縣土牛國小校長 吳錦章

  很多東勢人對東勢有一份特別的感情,這樣的現象在台灣甚至在整個中華文化圈應該不足為奇。因為傳統的文化裡有這樣的元素。其實可能對許多的人類來講,對出生、成長的地方有特別的感情可能也是很自然的,或許其中有發展心理學、人性的理由在那裡。每個地方其實都有她特別的所在,這些特殊性使蘊涵的地方感情變的更不一樣。對東勢人而言,東勢很特別,如果要用冷靜的腦袋分析這個「特別」是不是合理,其實多多少少還是可以找到幾件有特色的地方,縱使不一定能支撐這個特殊性具有客觀性,但也應該可使東勢人心中的東勢特殊感顯得更其來有自。不過雖然每個地方的人對於自己的家鄉常有特殊的感情,卻也不一定有很多地方當地的人能夠充分關心家鄉的事情與演變。事實上我們所見到的過去,東勢人並沒有很多談東勢事。為什麼出現這樣的情況?東勢人是不是應該多談東勢事?

  東勢人好像都在忙著「打哪」,種梨子、葡萄、橘子、甜柿,辛勤工作,曾經種水果在台灣是做農的先進行業,與台灣當時依賴種水稻的農業社會比收入較高,曾經種香蕉、橘子收入不錯,後來香蕉、橘子走下坡,又開發葡萄、梨子,梨子後來更發明高接梨,但是高接梨已經幾十年了,台灣許多地方也生產高接梨,加入WTO外國水果大舉長驅直入,在台灣產業重心已轉向科技產業,甚至科技產業的風光也漸顯退色,東勢水果這個產業也已經光芒不再,但仍然沒有什麼新的產業開發出來成為東勢的主流產業,東勢人仍然默默堅毅地守著自己的山田,甚至九二一地震,成為受災最嚴重的地方,東勢人也沒有大聲要求政府大量補助重建經費,很快靠著自己力量把倒掉的房子再蓋起來。

  但是我們所看著的台灣一直在飛快轉變,東勢也在快速改變,只是很多人不知道過去為什麼這樣快速改變。對於未來是不是會大幅改變,會向好或向壞改變可能也毫無概念。只是默默接受改變,有些改變的發生很突然,也造成很大的驚嚇以及代價,就像九二一就是一個比較極端的例子,而十年前竟被東勢人碰到了。但是也有很多重要改變其實是人為的,既然是人為的,人怎麼想,怎麼決定就會影響這些轉變的發生以及狀態、軌跡,而由誰參加決定,就會影響這個決定的構思以及拍板。過去東勢的許多重要改變是隨著台灣的改變而產生的,就像台灣的工業化、現代化把幾乎整個世代的東勢年輕人拉到外縣市,當然也對東勢的傳統與發展造成嚴重的衝擊。事實上過去數十年全台灣不在中心區域的鄉鎮都面臨這樣的問題,而在傳統農業社會為主體的威權體制時代,這樣的涵蓋全台的發展策略,既不會受到農民為主的鄉鎮民眾反對,也無能反對。東勢在過去的幾十年也就這樣承受了改變與衝擊,沒有關於任何可能替代方案的討論,當然也沒有其他思考,沒有聽到任何異議。

  現在與數十年前比較,台灣的面貌已經不復往昔,東勢與台灣各鄉鎮受到的劇烈衝擊已然發生,但是浪潮一波高過一波,許多重要的衝擊仍在進行中。或許台灣有些地方或者某些部門對這些改變比較敏感,並且有比較多的討論,而也有許多東勢出身的人們與其他地方的人們一起參加了這些討論,但是東勢人仍然還沒有關心、討論東勢在進行中的激烈衝擊。事實上與威權時代比較,台灣現在的情況已經有很大的不同,東勢人和台灣各地的人們不只是可以討論家鄉事,而且更應該認真討論,不然就形同棄權,使自己無法選擇家鄉應該在改變的潮流中怎樣前進,將決定家鄉怎樣改變的權力轉移給其他人。清朝統治的末期台灣開啟現代化的過程,日本殖民統治以及國民黨的威權統治強化、深化台灣在現代化的過程。而像東勢一樣,過去台灣並沒有以小於縣市級的鄉鎮(或數鄉鎮)為單位的,關於選擇現代化過程的自主思考,今天台灣已經不是大清的帝國時代,也不是日本帝國的殖民時代,中華民國初初來台的威權統治也已經結束,政黨已經輪替了二輪,但是東勢人辛勤樸實只知「打哪」種田依舊,縣市合併的台中市,東勢地區以後不再選自己的鄉鎮長,在新的台中市裡東勢的定位將會是什麼?

  東勢人是不是應該好好關心東勢事?因為有太多的東勢事情應該要談,地區定位的問題,交通的問題,產業的問題,文化、教育的問題,人口的問題,環境生態的問題,太多的問題東勢人應該以東勢人的群體共同思考東勢人關於東勢事的主張。應該提出不是某個或某幾個東勢人,關於東勢某些局部事情的主張,而是所有東勢人清楚共同關心整個東勢未來的事情,東勢既然有著特殊的地方,就只有東勢人能夠擁有這個特殊性繼續向前走,但要走對路只有透過大家集思廣益共同關心、共同主張才有可能。殖民與威權時代沒有東勢人關於東勢事的主張這一回事,民主時代這個權力回來了,但大多時候仍是威權或民主轉型時代,民主並未深化落實,東勢人也仍未覺醒仍只知默默「耕山打哪」,忽然間又台中縣市合併,以東勢的人與事為單位的民主政治設計又將被台中市官派區長市議員所取代,東勢人如果不共同關心東勢事,不必太久東勢將不復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