營造優質的醫療環境 從心開始

東陽貿易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特助 邱綉富
  根據哈佛大學的研究報告, 台灣地區一年有七萬多件醫療傷害, 有兩萬多件是屬於醫療過失, 除了這些有紀錄的醫療傷害, 病人在醫療過程中曾被誤判病情而導致延誤醫療, 或病人又多接受了很多不必要的治療, 檢查, 都會造成病人在身體, 心理上的痛苦及負擔,也造成醫療資源的浪費。

  發生在自己孩子身上的親身經驗, 我的老三在小學一年級時, 有一次生病, 到診所看診,醫生說是腸胃型的感冒,開藥後回家吃藥三天,病情沒有好轉,反而整天躺著,不吃不喝,沒有大號,肚子很痛,三天後再回去看診, 醫生認為他肚子痛的原因是沒有大便,於是幫他通大便,再觀察,因為當時流行的是腸胃型的感冒,我們也不疑有其他可能性。但看到孩子的肚子痛到只能躺著, 不吃不喝,非常痛苦,心想若只是感冒,應該會慢慢好轉,而不是愈來愈嚴重,於是到比較大的醫院掛急診,急診應該是情況最緊急,但到了急診反而請小孩躺著,有驗血、沒有做任何處置。後來外科醫師來會診 ,但沒有任何結論,後來又有腎臟科來會診,也沒有結論,一直到下午5:00 左右才掛到小兒科門診,檢查完超音波就告訴我可能是盲腸炎要立刻開刀 ,這時外科醫師又來會診,立刻排斷層掃描,說明已經接近腹膜炎,開刀的時間比醫生告知的時間更久許多,開完刀後傷口清洗也拖了2個星期。

  如果每一位醫生都能將每一位病人以自己的親人來治療,也就是用心對待每一位病人,給予病人最即時最適當的醫療,就是尊重病人的人權。這樣才不會延誤病情,造成遺憾。每一個人在工作上都能用心關懷,用同理心為對方著想、幫助別人,相信社會充滿溫馨、祥和、人與人之間的對立會化解、成見會消除、做事效率會增加、順利,這就是善的循環。醫護人員的用心會減輕病人的壓力、讓病人安心、放心,病人就會好的比較快,即使在醫院接受很多檢查也覺得快樂、有信心一定會變好。所以優質的醫療環境就從每個人的心開始,存著快樂、歡喜的心就是幫助病人最好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