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開放的眼 尋自由的根

桃園縣大園鄉陳康國小校長 謝明娜

壹、 放心去飛

  回憶起過去自助旅行的瀟灑愜意,事前規劃行程的細心準備,相對於這次的美國之行,更多了幾分期待與挑戰,源於對美國本土的陌生與對異國教育的好奇,期許能深入美國文化一窺其雄霸世界的堂奧。想想自己多久沒有放下職務公事?遠離塵囂將自己完全擺上交託給上帝?還能夠不負責任的暫時拋家棄子遠走高飛做個離家出走的母親?喔..來到美國才發現,一切都是自己掛慮太多,原來孩子沒有妳會更獨立,老公沒有妳會更自由,部屬沒有妳會更自主,一切只因您懂得「握緊的拳頭,裡面什麼都沒有;放開他,您就得到了全世界!」

貳、 自由的空氣 讓人鮮活做自己

  能如此輕鬆成行,最要感恩陳惠邦教授縝密的安排,以及張處長、賴科長及林校長、徐校長、洪校長的身教與指導,還有郁蓁的隨團翻譯及親切盡責的司機先生,當您知道可以放心將自己交託給經驗豐富的專家領頭,就多了幾許從容與心安。
然而,參訪旅程中深刻體會到事前行程的規劃備極辛勞,只有親身經歷才知道在陌生國度摸索的壓力,教授擔負的責任何其重大,其一貫的謹慎態度與認真執著,卻也悄然影響了我們;行程的緊湊與旅途的跋涉,每分每秒都感受到時間的擠壓,雖然鮮少有充裕的時間靜心遊覽,或深入美國生活的體驗,但是即使是短暫的冶遊,也能嗅到美國自由的空氣。看看我們一行人拍照時臉上綻放的燦爛微笑,不由自主的年輕了好多歲,這是由內在散發的活力與自信,也是充電後靈氣活現的魅力,感謝儲訓同學的互相扶持與交流分享,讓我們得以共同完成這趟發現之旅。

一、 換一雙眼睛看世界 換一種心情看人生

  旅遊的目的並非僅止於看新的景物而已,而是透過體驗學習,讓自己換一雙新的眼睛。桃園縣近十年來在校長儲訓課程中安排的國外參訪,一向讓外縣市校長培訓學員心生嚮往與欣羨。個人七年前從台北縣調回家鄉桃園,有幸能搭上此儲訓列車,更覺得人生際遇雖起伏無常,但條條大路通羅馬,只要懷抱夢想,隨時惜緣與惜福,就能在每個階段有新的斬獲。此次除了與28位校長結下同窗之誼外,也透過兩週的美國之行,讓自己價值觀起了質變,更發現國外參訪實在是不可或缺的課程,對照台灣目前的教育趨勢,培養具國際視野的學校領導人,是應然也是實然!

  個人在行前暗自訂下參訪期許:用開放的心覺察異國的多元文化,用智慧的眼捕捉學校教育的經營特色,用專注的耳聆聽學者專家的分享評論,用友善的口創造讓人感動的互動氛圍,用勤快的腳踐履空間的美學踏察,用敏捷的手紀錄每校的觀察心得,以作為未來辦學的策略參考。當準備好了讓夢想起飛就是一種學習,觀察與體驗的過程也是學習,不論具體與貼切與否?以臨深履薄的態度就勇往直前吧!

二、 立足台灣 放眼世界 相信改變的力量

  美國總統歐巴馬的刺激經濟方案中有巨額經費投注於教育,其中用於教育革新經費就高達50億美金,比去年經費高出兩倍之多。我們也了解一個事實:世界上沒有一個國家,會因為教育落後而社會進步的,也不會因為教育支出過多而財政破產的,更沒有因為教育屬於少數人,而讓人民生活安定的。教育投資方向對國家發展何其重要,台灣在過去幾十年中,以一個沒有天然資源的國家,創造了經濟發展的奇蹟,然而就在21世紀來臨的時候,我們的產業及人才都遇到前所未有的瓶頸,值此知識經濟發展的時代,身為教育工作者的我們,更該為如何有效培育優秀人才而思考對策,此次美國之行有幸參訪七所學校與三所大學,啟迪了我對教育的另類思維,對於台灣目前的教育環境,也有許多批判思考空間,我們需要有創意、能溝通、解決問題、國際視野、有思辨能力的人才,我相信,我們可以有所改變!

   本次參訪學校以美東為主,從親眼看到自由女神像開始,才扎扎實實的意識到我已經踏在美國的土地上,天涯也咫尺,一步一腳印,每一個過程都彌足珍貴。感謝教授細心安排參訪學校,學習對象涵蓋了不同的認知發展階段,讓我們更全面的接觸到美國教育不同年齡層的多元表現,也發現當前美國教育彰顯出學生的知識與心智習慣,透過各校發展的本位課程內容,能專業自主的營造學校特色,且教育的良窳取決於教學品質,老師如何教,學生如何學,這就是一門大學問,課程多、內容嚴謹並不代表學生就一定「學得好」。如何讓學習有效的影響學生的價值觀,這是值得我們省思的重點。

三、 我見 我聞 我思 故我在 這就是人的價值

  此次參訪的美國另類學校,校舍外觀上多半是融入社區建築總體設計,樸實無華而協調,車行經過若沒注意真的沒發覺是一所學校,倒是像社區家庭民宅。雖然沒有莊嚴巍峨的門廳或牌樓,但是一入校門就感受到溫暖的氣氛。美國的多元文化讓校園中各種族群普遍並存,因此即使是接待國外的參訪團體,學校亦以一貫的自然平實態度對待貴賓,看出美國教育在細微處都講求真善美而不浮誇,確實讓人耳目一新。

  每所學校都有其教育宗旨,其共同的教育信念即是以人為本、學習選擇的多元化、強調市場競爭、行政與管理的去中心化、聚焦於地方學校的改革、授與家長教育選擇權等,雖說台灣目前的教改趨勢亦復如此,但是美國教育系統化的改革,對人的尊重及對人權的保護,則是格外讓人印象深刻與感動!

個人就參訪的七所學校主要教育特色整理如下:

表1 參訪學校一覽表

四、 教育無國界 因為真理在任何地方都是相同的

  曾聽過這樣比喻中美教育的不同,上課方面:在美國,是老師等學生,在台灣,則是學生等老師。考試方面:在美國,學生考不好,要檢討的是老師的教法或教材;在台灣,學生考不好是學生不用功,要檢討的是學生。上下學:在美國,孩子最快樂的時候是上學;在台灣,孩子最快樂的時候是放學。處理不守秩序學生的步驟:在美國,通知家長是最後的手段;在台灣,最先做的是以家庭聯絡簿告知家長。

  或許乍聽之下會不覺莞爾,但是若探究深沉意涵,則透露台灣教育沉痾與刻版印象仍然存在。有幸此次能親自走訪踏察,雖印證了專家學者對中美教育的比較論述,但也發覺台灣近幾年來的努力,亦有許多值得西方教育參考學習之處。台灣教育改革可說是融合世界各國的教育理念菁華,不僅取法美國的民主自由開放,日本的嚴謹品質控管,中國的傳統儒家思想,也參考各國文化的核心價值,期望能在教育改革中形塑本國教育特色。台灣的多元文化日趨明顯,移民人口越來越多,在持續努力的過程中,的確需要偶爾放慢腳步,來省視目前教育還缺什麼?

  教育的任務是使人掌握永恆不變的真理,而不是僅適應瞬息萬變的現代社會,因為沒有人能預知未來,但我們卻能掌握現在。美國911恐怖事件後造成重創,也加深全球經濟景氣的蕭條,而歐巴馬總統上任後,嚴峻的政經考驗才剛剛開始。歐巴馬總統雖然改變了美國的政治版圖,成為首位黑人領袖,但是否能帶領江河日下的美國再現輝煌,在在考驗歐巴馬的智慧、能力與決心。參訪中我們明顯發現,歐巴馬總統的上任對消弭種族問題有所助益,許多學生以歐巴馬的照片製作各式各樣藝術作品,尤以黑人種族學區更為突顯。各種歐巴馬紀念品亦出現在許多商店中,看得出美國人對這位新領袖的崇拜。而世界是平的,相信身為龍頭老大的強國領袖,其教育政策對各國教育都會產生漣漪效應,美國教育將以何種價值傳輸,也是此次參訪的重要觀察課題。

參、 寒風凜冽 但心中湧現暖流 那是一種感動

  平心而論,美國教育確實比我國教育更具人性化考量,教育機會也較公平及合理,尤其對弱勢族群的關照更突顯其泱泱大國的風範。從布希總統時代通過「不讓任何孩子落後」教育法案,以監督學校的教學水準為目標,統計學生的學業表現,並提供更多元的教育選擇,也對低收入的學校提供更多聯邦政府補助。同時致力於對國家研究單位的資金援助,並且開辦了一些增強科學和數學能力的活動,對美國教育發展頗有貢獻。我們姑且不論國情上的差異,但教育終究是要回歸本質面以落實全人教育,只不過整體大環境要考量變因的多與寡,這將影響教育改革步調的快與慢。不過,只要找對路就不怕路遙遠,方向永遠比努力更重要,目前台灣教改的目標是合乎國際趨勢的,接下來就是思想改造的過程了。那麼,美國參訪帶給我什麼啟迪呢?個人樂意分享此行的見聞心得,也期待有您的迴響:

一、 沒有鐘聲的學校 旋律在心中自然運轉

  我們一向強調紀律與團隊規範,要求步調一致的整體性與規律感,但過多的制約會將學生鎖在框架中,養成被動的反應與呆版的思維。美國學校在時間與空間管理上都是相當尊重教師專業自主性,而孩子們也養成了動靜分明的作息習慣,我們看到上課了老師即準時開始,絕對不因少數人而影響多數孩子的權益,而遲到的孩子也會安靜而迅速的回到自己的位置上,絕不會干擾其他同學,印象最深刻的是有位老師用輕柔的歌聲下指令,讓女生先集合到圖書角落,接下來再唱歌招喚男生,孩子離開座位都會自動將椅子靠攏,師生的互動是和諧而有默契的,這就是彼此尊重。而校長的工作,大概和國內教務主任非常相近,校長幾乎能叫得出學校每位學生姓名,對學生學習狀況也能掌握,校長依教師提出的教學計劃,給予教師適切的支持,並定時或不定時到教室,觀察教師教學,隨機做教學視導。校長手中拿著一大串鑰匙,能開啟每一間教室,對校務運作的嫺熟與掌握,也通達每位師生的心裡,就是這樣的平易近人!

二、 因材施教的學校 尊重每個人的個殊性

在波士頓遇到一位留學生,他說不惜用跳機來跟父母爭取留在美國的機會,問他何以如此堅決的捍衛自己的想法,他說在台灣總有很多人要他成為他們期望的人,又常常會被管東管西無法盡情做自己,許多責任與約束讓他彷彿為別人而活。而在美國則只要你的行為不會影響到他人,美國是可以包容多元的想法與作法的,較少人會去評論別人的私領域,充分尊重人權與真自由,也能包容每個人不同的個性。從學生主持的「領袖會議」,能看出提案制度經過民主程序充分表決,人人都有參與的權利,任何人都該受到保護,也願意服從團體契約。而「混齡教學」亦是一大特色,透過大手牽小手,教育向前走,模仿與扶持讓學習更友善。一般來說,美國學校都會設置課程發展委員會,校長只是訂定和掌握學校課程發展方向。課程之實施,教師會被要求,要注意課程的平衡、彈性、發展性以及是否依照課程進行?課程的評鑑,要依照學校目標考察是否達成?如果評量結果無法達成者,即表示課程或教學有所缺失,就須修正再實施。另外課程也必須注意彈性與銜接以適應學生間之個別差異,學校一定能容許有不同的課程內容和進度的連貫,評量也有所不同。這個IEP檔案隨著學生的升級,會移交給新年級的任課教師。因此,只要能「適性」就能「揚才」,相信每個人都有成功的機會!

三、 允許犯錯的學校 不會因挫敗就被打入地獄

  在大地學校有位小男生,總是主動發言且充滿自信,問他為何選擇這所私立學校而放棄公立學校時,他說學校讓他可以暢所欲言,他樂於上學,因為這裡的人接納他、了解他。在台灣有些較特殊的孩子,如資賦優異、過動兒、自閉兒、注意力欠缺的學生,在編班時常常會遇到老師或家長們的抗拒,深怕因為孩子的特殊情況而影響了班級的正常經營,其實根本的原因是有些老師也深怕出錯,怕處理不當會被質疑欠缺專業,所以產生了排斥心理。如果我們能屏除齊頭式的平等,尊重每個孩子的個別差異,就不會用制式的標準去要求每個班都要達到一定的水準。畢竟每個班的孩子都來自不同的成長背景與資質各異,過分重視群性也可能壓迫到個性,過與不及皆非正道,充分了解每個孩子的特質才不致迷失在統一的量化數據中,孩子也不會因為行為偏差或異於常人就被貼上標籤,陷入萬劫不復。

四、 關懷弱勢的學校 減緩M型社會的雙峰現象

   美國的另類教育充分展現了「帶好每個孩子」的信念,家長可依照孩子的特質選擇合適的學校,落實無障礙的受教環境和教育機會均等、零拒絕的教育理想。因為美國擁有完善的通報制度和醫療教育團隊,教育團隊含醫療機構、心理衛生機構、社工員、職能治療師、專業教師等,重視回歸主流的融合教育,也為特殊需要的孩子成立學校。所以有家庭型學校培養學生生活技能與人際互動,也有自由學校充分讓孩子發展自我快樂學習,有農場教育培養勞動習慣與自然相處提升道德靈性,也有華德福教育以藝術人文技藝啟發孩子心智能力,還有科門學校整合社區與家長資源推廣社區教育,以及引進各項專業人才發展學校特色等等,在在顯現出教育「以人為本」的理念,在乎「人之所以為人的價值」,所以不論孩子是怎樣的種子,這世界總有他得以開花結果的沃土,只要找到適合的環境,又有會灌溉與施肥的主人,他就會成長茁壯!

五、正向鼓勵的學校 注重價值超過數值 重質性評量

  個人對美國教育最讚許的地方,就是不以分數論斷人的價值,我們的孩子考96分還要被質疑為何少了4分,而美國則是孩子考60分就表示他已經學會了60分,該給他鼓勵,這就是我們以100分為標準,而美國不以分數施壓,注重個別化教學及IEP計劃,從0分開始鼓勵孩子學習,看重孩子進步多少不足多少,設法為孩子實施補救教學,以通過最起碼的測驗。尤其高四課程中的專案設計,以行動研究概念鼓勵孩子自主學習,這相當於國內研究所的課程,無怪乎美國學生的獨立自主,也較同年齡的台灣學生成熟許多。教師隨時隨地都在進行學生學習評量,評量方式多元,不限紙筆測驗,最常見的是觀察紀錄和操作。校長跟我們分享時也提到,他請孩子到校長室多半是為了讚許孩子的表現,很少是為了責備孩子,這點就迥異於台灣的處理模式,因為多半孩子害怕被老師叫到辦公室,那是威權管教的舊思維。如果我們也能常常招喚孩子到面前誇獎他、鼓勵他、關心他,相信更能夠春風化雨,讓學生肯定自我!

六、情境佈置的學校 處處展現孩子的學習成果

  一張張孩子的笑臉,一幅幅師生的畫作,一面面用心鋪陳的教育看板,這是以學生為中心的學校,孩子是主角,他們有自己的城堡,在這邊追逐夢想成為王子與公主。美國學校多屬小班小校,有些老師陪伴孩子好多年,與學生建立亦師亦友的緊密關係,所以視生如子般的用心栽培與照顧,學生畢業後常常會回母校探望老師。相對於我國低中高年級常要重新編班及更換老師,學生有機會適應不同老師的教法,但也可能會無法確切了解孩子的成長背景以對症下藥。我們也看到跨班級的開放教室,2-3個班級在同一個空間中,卻能各自管理而不會互相干擾,老師間多了協同教學與同儕視導的機會,學生也因為混齡編組而有機會與其他學長學姊互動學習。每個學校每間教室甚至每間辦公室前方,都插有一面美國國旗,雖然沒有升旗典禮,但國家主體意識透過空間領導傳遞,街道上建築物也常看到插著國旗飄揚,我絕對相信美國人是很有種族優越感及國家認同感的,當然情境營造一定可以發揮教化作用。

七、家長參與的學校 充分授權擴大參與廣納人才

  美國各校都設有PTA的親師協會組織,家長對學校事務有參與的機制,部分家長可表決學校重要決策,也會協助招募和訓練許多義工,協助教學或其他學校事務性的工作。在參觀教學時,往往發現一個教室有好幾位教師,實際上,真正編制教師只有一位,其餘的都是義工或實習教師。特別是班上若有身障生一定會多配置一位老師協助照顧他。學區委員會包含家長代表,必要時也可進入教室觀察,視導者會提出評鑑建議給教師,評鑑結果將送學區教育委員會,作為下學年度續聘的重要參考。也因為家長可以充分參與學校政策擬定,所以類似台灣學校內行政與教師、學校與家長之間對立的現象,幾乎沒有發現。教師公會提出的要求,多半由學區委員會受理,校長、學校行政人員和老師幾乎都是一國的。由此可見,責任因分擔而減少,榮譽因分享而增加,擴大參與將能吸納更多人才與資源,成為生命共同體,家長是真正的教育合夥人,社區資源的挹注與爭取,更會擴大教育版圖,帶動社區總體營造,各校為了學校經營亦會挖空心思,進行募款,與社區建立良好關係。

八、永續發展的學校 培育環境公民的世界一軍

  美國的教育政策透過集思廣益與眾志成城,其延續性自然較經得起時間的考驗,不致因政治更迭而讓政策半途腰斬。而國家的歷史淵源深深影響其民族特性,美國歷經數個戰爭與重建,對民主自由格外珍惜,也了解國家永續發展的重要。我們深知先有環境公民,才有永續社會。換言之,必須先確保生態環境的永續經營,才能有持續不斷的經濟發展可能。因此,美國教育重視「自然資本」及「人文資本」,對文化材的保存與對環保議題的重視,透過教育不斷殖民與傳輸。個人最欣賞美國圖書館與博物館的豐富典藏,以及在現代都會建築中的古蹟保存維護,還有整齊乾淨的市容與大城小鎮不同的風光,尤其是哈佛大學、麻省理工學院、耶魯大學的濃濃學院風及文化氛圍,讓人倘佯其中如履仙境,令人懷念不已。猶記得生存日當天與夥伴們搭乘水陸兩用鴨子車,沿途經過許多觀光名勝,美國人友善的對著我們這輛觀光遊覽車比出鴨子的招牌手勢,我看到他們對多元文化的兼容並蓄,經過革命戰爭摧毀再重建的美國,更珍惜這千里因緣與美麗家園的短暫邂逅,讓我們這群遠來的遊客,也迷上了這無處不自在的人文友邦!

肆、 東西交融 國情不同 該往左走還是往右走(代結語)

  論語雍也篇提到,子曰:「質勝文則野,文勝質則史。文質彬彬,然後君子。」我欣賞經書中教導我們的中庸之道,也期望辦學能夠表裡一致,源遠流長。美國教育本身就存在著許多吊詭與多元,可以辨證探討也能互相融合,諸如個性VS.群性、自由VS.自律、普及VS.菁英、專業VS.通識、研究VS.教學、職能VS.博雅、科技VS.人文等,如何取法其教育永恆不變的真理,專注培養孩子具備帶著走的能力,以達到「成就每個孩子」、「多元文化視野」、「國際溝通能力」、「世界公民信念」的教育四大主軸,我們期望藉由他山之石,收見賢思齊之效,讓桃園向「國際航空城」願景邁進,成為開啟世界學習的窗口與跳板,而我相信,我們一定辦得到!
透過此次美國教育參訪,開拓了國際視野,也加添了對本國教育的信心,我們的改變不僅與世界接軌,趨向更鬆綁、開放、多元,也兼顧了傳統倫理與國際觀,我們擁有的潛能與資源並不會亞於歐美國家,因此,觀察美國教育特色之發展,就必須客觀的評析各種背景條件,才不致因一知半解而做了不對等的比較。以下幾點是需要再進一步了解的衡量要點:

一、 主客觀條件的變因,造就不同國家的民族特質

  國家文化的型塑,與歷史淵源、地理位置、氣候變化、自然環境、風土民情等息息相關,美國與台灣其實發展背景迥異,社會文化與民族特性更不相同,因此適用在美國的教育方式,未必適合在台灣實施,因此,取其精神與價值,更甚於形式模仿!

二、 多元文化融合的國情,是課程兼容並蓄的關鍵

  美國是個文化大熔爐,各種民族融合的刺激、世界共通語言的學習、不同種族生存的自然法則,相依與分立關係的互賴與磨合等等,讓美國人對不同國家的民族,能以平常心不矯情又不突兀的方式,與我們平實自然的喜相逢。我喜歡他們與我們共進午餐的約會,期望下次能有機會深入美國人的家庭與學校!

三、 走馬看花因時間的緊迫,霧裡看花是知識的模糊

  短時間的走訪,對每所學校僅能就片面觀察記錄,若要深層探究師資、課程、教材、資源、家長素質、學生表現、社區環境及校長領導等,就必須做更多行前的準備與充裕的互動時間。我想起大陸安利團到台灣旅遊時,新光三越貼心攔截八成陸客,硬是搶走台北101的客源,2小時血拼300萬元;中台禪寺用五組動線,讓大陸觀光客四十分鐘走透透;故宮導覽出狀況業績慘兮兮,賣不贏太魯閣的藝品店,歸咎其因就在「用心」兩字。也期望下次有機會招待國外參訪團體時,能在最短的時間,將本國教育特色行銷給國際的友人,善盡地主之誼。

四、 幾天的披星戴月,兩三句心長語重

  滿心期待的美國之行,可謂收穫滿行囊,短短十三天的行旅,卻帶來莫大的啟發與感動,心中滿是感恩與省悟。縱然仍有些許的遺憾,未能盡情遊覽當地風景名勝,錯過了紐約大都會博物館與世界七大自然奇景尼加拉瓜瀑布,只因旅途遙遠不知何年何月才會再相逢,特別是對身兼數職的婦女而言,總是格外珍惜這難得的機會,可以吸收新知與開拓視野,或許參訪的腳步可以放慢一點,有些感覺與感動是需要時間醞釀與堆砌的,而這種人文素養正可以透過大自然的美景,涵詠出未來校長的開闊胸襟,我想這也是國外參訪的目的,畢竟能放下俗事享受自由是何等幸福。

  另外,從美國經驗也冀望校長儲訓班能破除分數的迷失,不要宰制與凌駕了人的根本價值,每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瑰寶,各有長才與特色,宜以個人辦學理念與人格特質,為學校安排最適當的校長人選,相信每位校長經過儲訓的洗禮,都能體認到自己的責任與使命,不論與哪所學校結緣,我們都是最佳合作夥伴,祝福大家!感恩所有成就此次國際參訪的幕前幕後工作夥伴與長官提攜,讓我們生命更豐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