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為一所快樂的學校

台北市北投區桃源國小校長 邱武科

  有多久沒有徜徉在綠林樹蔭中呼吸新鮮空氣?有多久沒有躺在草地上看月亮數星星?一個小小的期待,期待逃離煩囂,從繁重課業中開脫,竟就這麼一再遞延,遲遲難以實現。

  孩子們!快樂嗎?平日,奔波在家、學校、安親班與才藝班之間,假日,又再重複或就癱在電視、電腦與遊戲機之中,這樣的日子快樂嗎?我們很想知道,也很想有些不同!

  玩,是孩子的天性,在玩當中展童顏,在玩當中見童趣,然而,卻在學校與教室圍牆的禁錮下,童稚漸失,純真漸泯;老師交待要忍耐,因為社會有固著的期待,任誰都難以跳開。而孩子果真就如我們所規劃的,一五一十,老老實實的成長,或只是虛應故事,早早就找到自己的一片天?身為教育工作者,我們可曾警覺到?

  孩子是水,自有流向,如老師家長期待的,隱藏天性,扮演乖寶寶行禮如儀;有的見縫亂竄,終也有自己的一片天;叫人操心的,是竄得水花四濺或停滯一灘的,他們或許有拉拔的一雙手,正努力把他拉回,或許就在教育洪流中被忽略,甚至被遺棄。

  或許學校教育的圍牆自古即是如此,即便是無圍牆的學校、夏山學校、森林小學等概念或實際,也都在主流教育中擔綱提醒的角色,無力扭轉。但就這麼沿襲複製下去嗎?或是,我們可以在體制內做些什麼?

  提倡從玩及遊戲中學習的體驗教育學者認為:親身的體驗與接觸,再經由引導反思,學習的內涵比較容易內化,進而運用在日常生活之中。純知識理論的學習,記憶的可能是逐漸褪色的片段,是很難與實際的生活緊密結合的,尤其是小學階段的孩子,如果把大多數的時間都投注在枝枝節節的知識學習上,不但是種時間的浪費,更是對孩子本性的斲傷。

  孩子的教育,可不可以反轉過來,先從與他最接近的生活知識與技能開始,用玩的方式,讓孩子在玩與探索中形成屬於自己的智慧,而這不正是人類發展成長的規律,誰扭曲了它?脅迫了它?

  快樂的學校,就是要找回我們原有的生活能力與生命態度,把知識的學習暫擺一旁,老老實實地過生活,輕輕鬆鬆地學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