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及教育的醒思

玉山証券總稽核 陳勸仁
  各國新生兒出生率持續降低,台灣更是降到1.1%,比例之低名列全世界前三名,當然造成現代年輕人不婚不生的原因很多,最多人將原因歸咎於經濟不景氣以及生活壓力大,導致社會上出現「敗犬族」、「不婚族」及「啃老族」等新興代名詞,但回想嬰兒潮那一世代,生活條件及經濟壓力並不亞於現代,但當時養育二名以上子女是正常的,甚至有更多家庭成員數,大家不也都生活過來;記憶中的成長過程,沒有多樣的零食及玩具、沒有上不完的才藝課程、沒有炫麗的聲光電視節目,但有的是嚴師嚴母的管教、有的是盡情奔放的課後活動、有的是緊密的親情關係,而這逐漸消逝的大環境轉變也成為許多有識之士醒思課題。

 

  現代的父母親由於生育率低,因此採用精兵政策,以「愛之深責之切」、「爸爸媽媽不要讓你(妳)輸在起跑點上」等說詞,將自己的遺憾或期待加諸在子女的人生上,市面上到處都是標榜如何開發小朋友右腦、如何啟發幼兒語文或數理能力,幼稚園小班小朋友明明才結束3:30-4:30的才藝課程(例如舞蹈、陶藝、繪畫、數理等),放學回家又要趕去安親班學英文及第二外國語,天啊!才3-4歲的小朋友就要如此機械式填鴨!各家幼稚園競相標榜全美語或是外國老師全程教學,小朋友連國語及台與都還起步就要拼國際化,這也難怪幼稚園小朋友笑容變少了、活力變低了、書包更重了,這樣的教養其實已經過度偏差,即使政府再如何端出豐厚的獎勵措施鼓勵大家多生育,對於國家未來人口素質及戰力(有人說生育政策攸關國家未來興盛富強與否)有是徒勞無功,謹提供改革建議如下:

一、家庭關係才是一切核心:

  我們常說家庭教育、學校教育及社 教育是人生三環教育環境,其中影響我們最深的就是家庭教育;由於現代社會中大多數家庭都是雙薪家庭,部分夫妻扮演著假日父母,平日由父母親或褓母24小時照顧,就算是父母親下班後照顧子女的家庭,大多數親子共處時間也短,相處時間短會導致親子關係某程度疏離,且父母親較難了解子女的朋友關係及學校生活,因此建議政府應積極宣導並鼓勵親子關係之重要性,並且建議在勞基法中?列子女在學期間因教學必要需父母同行或共同參與時得請親子假,讓父母親不至於因工作關係而忽略子成長過程。

二、由政府成立專屬親子無線電視頻道:

  台灣極度缺乏親子專屬 視頻道,而現有兩個親子台之節目內容雜亂無章,百分之九十都是卡通,聲光效果佳但內容多無意義;此外,或許因為收入考量,親子節目廣告時間超長,對於小朋友影響更是負面,因此建議應由政府成立專門親子頻道,委請專家規劃節目內容,並且由於是無線電視將可大幅提升該教育宣導效益,提供一個有意義且家長放心的資訊平台。

三、學前教育納入國民義務教育範疇:

  廣設學前教育機構,透過直接設立或是經費補助方式大幅較低學前教育之經濟壓力,且不應設立經濟門檻(例如家庭收入),讓全體學齡前兒童均享有相同受教育權益。

四、全面推動品格教育:

  政府目前已推出品格活動,透過國中小學予以教育,此政策方向是值得予以支持,但其實大家應該更深一層思考,以目前台灣政治及社會環境,品格教育應該全面性,不分年齡層去推展,台灣報章媒體偏好腥煽色新聞,國際上發生的政經或環境新聞因非大眾口味因此篇幅甚少,以侷限大家格局與國際觀,且因為閱聽者喜愛,導致有心曝光人士以極為偏差作為吸引新聞媒體注意,無形間已對社會發展投入相當負面影響。因此,建議全面性去推動品格自省活動,如此才能樹立起風氣與模範,教育我們的下一代。

  有專家學者提出,生育下一代是每個國民的義務,又有人認為人口是國家戰略物資,無論如何,生與養是同等重要的,台灣面對老年化及少子化棘手問題,要解決這個問題需要從根本面以及務實面去探討,惟有透過國家、社會及家庭三方面一同著手,才能為一國永續經營奠下扎實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