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陪伴國中生度過狂飆期

光明國中教師 張綠芸
  我本身是位國中教師,從事教職數年至今,發現能夠影響這個階段的孩子最大的力量,除了學校教師和同學之外,其實還是原生家庭的教育觀念及方式,在此針對親子溝通及相處方面提出一些看法。

  經驗中得知,大部分較為乖巧的孩子,通常來自家中長輩較願意投入時間陪伴及關懷的家庭,也許學業成績表現不見得非常突出,性情上卻有著較高的穩定性,成績的進步也是漸進而指日可待的;然而,許多所謂的「問題學生」,有時是因為家長的過度關注或是陪伴時間的不足所造成,由此可知,家長付出的時間及教育方式的過猶不及,會比較容易產生問題。

  由於升學主義當道,家長的心情必定是不願意自己的孩子輸在起跑點上,然而有時會不慎忽略了孩子的心聲及真正的需求,以及孩子不同面向的能力(也就是多元智能),若一味的把焦點關注在學業成績上,將導致孩子在學習表現上大致呈現兩種狀態:第一,學業成績優秀卻自我中心主義,不懂得在團體中為他人付出;第二,由於學業成績不佳,得不到肯定而導致自我放棄,甚至出現行為偏差等問題。而國中教師的難為之處也在於此,在一個常態編班的班級裡,要如何引導學業成績優秀的孩子培養合群助人的心胸,另一方面,也要以積極的心態來引導學業成績不佳的孩子從學校生活中找回成就感及自信心,進而肯定自我的價值。

  在個人的教職生涯中,我發現「懂得尊重」很重要,而尊重必定是來自於「高度的同理心」,我們可以發現,有時候一個孩子的學業成績不好,背後必定隱含了許多因素,並不完全只是歸因於智力或努力程度上的不足,常是因為孩子無法擁有一個安心的環境靜下來讀書,多數是起因於和家長或同學之間的相處問題等等,都會影響到孩子的情緒及各方面的表現,這些問題也來自於彼此之間沒有足夠的同理心來尊重對方的想法及感受,而造成誤解和爭吵。

  生物生理學方面有許多研究指出,人類在青春期的時候身心互相影響的程度是很廣大的,所以孩子一方面要適應自己的身體變化,也要面臨不同階段所扮演的角色和身分,一時之間要面對的問題太多,此時如果沒有大人適時的引導及陪伴,孩子會容易出現無法妥當控制自己情緒的狀況,便容易和父母或老師起衝突,進而把情感上的依賴轉移到同儕身上,演變成「反抗大人」的想法,甚至出現行為偏差等問題。在我所指導的班級裡面,也常有學生跑來找我抱怨他們的爸媽很囉唆、很討厭,為什麼都不了解他們的心裡在想什麼?同時,身為家長的也很苦惱為何孩子不能體會自己的一片用心良苦?於是可以發現問題的起因,在於雙方都不懂得如何運用同理心來溝通想法,也無法相互尊重及體諒對方的立場,在國中階段的孩子心智還不夠成熟,如果家長也無法諒解孩子的反應,便會在這個階段出現親子間無止盡的衝突與爭吵,而親子之間的距離也會越來越遙遠。

  教育方法是多元的,因為每一個孩子都是獨特的個體,市面上也有許多書籍可供參考,然而我想針對家長在面對孩子成長過程的心情上提出一些建議:

  第一、了解自己孩子各方面的能力及需求,多聽聽孩子的想法。許多家長會自以為完全了解自己的孩子,而去幫他做所有的選擇,或者強迫孩子一定要把書唸的很好,當然出發點都是好的,但是如果孩子自己不明瞭背後的意義也不願意行動,就算是勉強去做,結果也不能盡如人意。

  第二、關注孩子的課業表現之餘,多花心思了解孩子在國中階段的生活是否遭遇到困難,例如在校的人際關係及交友方面,別讓孩子覺得只有學校的同學才懂自己,而和家長的關係越來越疏遠。

  第三、適當的表達自己對孩子的期望,而不是用希望孩子去完成自己未完成的夢想的心態去要求孩子,也要給孩子有學習表達自我及選擇的機會和能力。

  最重要的是,別讓孩子將家長的關愛誤解為一種壓力,所以家長在表達關愛的同時,方式是很重要的,建議家長也要多用心去充實自己的教育理念或表達方式等等溝通技巧,學習怎麼當孩子的依靠及避風港,才不會總是讓孩子想要從重重的壓力之中逃離。也許大部分青少年的成長過程中都會有所謂的叛逆期,但是家長自己也曾是過來人,應該多用一些同理心來疼愛自己的孩子在這個階段所經歷的身心變化,多給予一些尊重,進而減少孩子在狂飆期間遇到問題時的焦慮感,如果能以這樣的心情來面對孩子的成長及變化,並用心陪伴他們,如此孩子必定會感受到家長的愛,就算遇到問題也能夠和家長一起來面對和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