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雲南大旱與普洱茶炒作之醒思

柏蒼行店長 陳朝政

  地方政府投資帶來直接經濟收益的項目,而很多這類項目,對當地的自然環境、生態保護,本身就是災難。以中國雲南為例,橡膠產業一直是該省的支柱產業之一,一九九四年到二00七年,生膠收購價瘋漲900%。而官方地理資訊系統監測表明,大規模的橡膠種植已影響這裡的氣候,十年內平均溫度升高了0.4到0.5度。另外,桉樹的大規模種植,是隨著木漿造紙工業的發展而進入中國的。尤其在雲南地區,紙業公司為了建立龐大的木材儲備,在雲南省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大量征地,圈下了大片的山地和林地,幾年之內,三千萬畝桉樹和其他速生樹種取代原本的天然林和高原植被。大面積的桉樹林被稱作上無小鳥、下無植被的「綠色沙漠」,對環境的負面影響被視為和大型水電開發項目並列。

  換句話說,地方政府竭澤而漁的經濟發展戰略,是導致天災越來越頻繁的主要原因之一。而在這種經濟發展戰略的背後,更嚴重的問題,還表現在水資源的分配不均上,在中國,水資源分配的邏輯,就是重城市、重工業、輕農業、輕農民。大旱持續了數個月,處於旱災核心的始終是農村和農民。分配的背後是權利的不平等,而農民,包括災民,不可能組織自己的維護組織,訴求無法透過正常管道得到有效的表達,這就是所謂的「人禍」,也是政府極力規避的問題。更是我們不能忽視的問題。

  另外觀察近年來,雲南普洱茶發展狀況與生態環境變化也有一定的關係,普洱茶已有一千多年的歷史,以前因價格不好,茶農大多以半野放自然的方式栽種,不常採收,更不用說有農藥化肥的問題,因此茶質極佳,才造就目前在拍賣市場天價的古董茶,回過頭來看,近年來包括台商、港商及鄰近各國和大陸本地商人紛紛進駐雲南炒作新茶價格,不重茶質,只重廠牌及價格,造成價格紊亂及新茶價格高於舊茶的光怪陸離的現象,再看看茶農雖然經濟變好了,農村紛紛蓋起了樓房,家電、汽車都有了,但因需求量增加,紛紛砍伐樹木造茶園,茶園面積大增,密集栽種及採收之下反而茶質變差比不上從前,雲南大旱只能說大自然的反撲的力量越來越激烈,人類在注重經濟發展下應重視環境的均衡,每天多一點善心,感恩地球及萬物,希望每天多一點歡笑,少一點苦難,讓每個人都有正面的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