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他,就不要溺愛他

高雄縣岡山國中教師 魏惠娟

  現在家庭普遍少子化,每個孩子都是父母的心肝寶貝,父母對孩子的照顧可說是呵護備至,孩子要什麼就有什麼,幾乎都會盡量滿足孩子的需求。殊不知,這樣關愛孩子的方式,往往也是一種「溺愛」,會讓孩子認為父母給我想要的東西是「理所當然」的事,而如果父母不給我想要的,就是他們不愛我,因此就會想盡辦法,甚至用「叛逆」行為來逼迫父母滿足他的需求。

  法國文學家盧梭曾說:「你知道用什麼方法可以使你的孩子成為『不幸的人』嗎?那就是對他『百依百順』!」有如台語有句俚語說道:「寵豬扛灶,寵子不孝」,在在都說明如果師長、父母對孩子「太縱容、放任」,等於害了孩子,而使孩子成為「不幸的人」,所以有時「嚴格,也是一種慈悲」。
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他就像「投手」一樣,有時投出好球,有時投出壞球,甚至還常投出變化球,身為師長或父母是否可以成功漂亮地接住,對孩子的愛,就必須是「有智慧的愛」,而不是縱容的愛。有智慧的愛就是「方法」要對。在孩子的行為需要糾正時就要管教約束他,捨得讓孩子受挨罵;要讓孩子「吃必要的苦」,就如孩子跌倒了,要捨得心痛,這樣他才會有勇氣再站起來。如果只是一味地偏愛孩子,未曾嚴厲管教過他,只是溺愛、縱容孩子,就像慢慢地在給孩子「灌毒藥」,將來孩子一定會嚐到苦果,也有可能會遺憾終身。因此如何用正確的方式來愛孩子,是每位師長、家長必須重視的課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