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天使工作日

新竹師範學院教授 孟瑛如
  

  民國八十七年我剛接了個新的行政工作,處於適應期間,忙亂之際,卻接到了仁愛啟智中心林老師的來電,要我寫篇感想談談自己為仁愛啟智中心的居家打掃課程客戶的感想,或是如何能接納與信任這群孩子,因為雜事好多,本想直接拒絕,怕自己沒時間反而耽誤了別人的正事,但林老師的引言卻引發了我回想起這群小天使工作近一年來的點點滴滴,以及那種讓我們全家重享溫馨生活的快樂!於是有了這篇小感言。

  還記得是有一次在跟啟智中心陳組長聊天時,她詢問我是否知道有任何人的家願意讓別人練習打掃,我遂自告奮勇,當時好像沒有任何所謂的接納與信任問題,因在美求學時,所有教育大樓中的工讀生幾乎皆是身心障礙的青少年或成年人,他們有的負責圖書館借還書的、餐飲部製作與販賣食物的、清潔打掃工作的、搬遷裝修辦公室的、美容美髮工作的.....,而且皆工作態度良好、溫文有禮。

  我的博士同學中有視障者,也有聽障者,大家就像一家人一樣,好像從未有任何接納方面的問題,對我,那就像生活的一部份,而且平常生活頗為忙碌,可以有信任的人來幫忙打掃,真是求之不得,而每逢打掃日,一早醒來為小天使們準備一些小點心,留張小紙條的感覺更是溫馨,晚上回到家時,看到整齊的拖鞋、乾淨的地板,與紙條上的回話,心中更會有莫名的感動,是怎樣的老師可以教出這群細心勤勞的孩子!

  至今已近一年,因學校排課的關係,我還沒真正見過他們,但我與孩子都稱他們為小天使,只要是小天使工作日,我們家就會神奇的變為整潔又美麗!

  記得今年在德國這個異常重視職業教育的國家參觀他們啟智學校職業訓練時,他們一直不斷強調他們職業繼續教育,而非職業教育的概念,職業的相關技能是學不完的,但職業的性向與道德卻是可以一生一致的,因此學校中的職業訓練對他們而言僅是基本技能的學習、職業性向的試探與職業道德的培養,真正的訓練應是訓職場中才開始。整個體系非常重視職業中的不斷養成制度,輔導過程中亦重視觀察而非僅是診斷,畢業證書類似於能力證書,有項該生能力學習之描述,使雇主可以很容易的適才適所任用,所有身心障礙者,可以透過工作享有獨立自由、尊嚴的生活,同時學會為自己的生活負責任。

  仁愛啟智中心的職業陶冶課程相信亦是朝此目標邁進,因為我可以清楚地由小天使身上感受到他們的職業道德與技能及老師的用心,我常想心理的障礙更甚於生理的障礙,有時是社會大眾的心理障礙、有時是父母本身的心理障礙會讓孩子沒辦法走出,而這許多的心理障礙,更會讓我們在無形中錯過許多美好的人與事,如果大家都能跨越一些無形的心靈鴻溝再結合良善的制度,我們所有的孩子都能在未來享有合理的生活空間與尊嚴的生活生式!

(摘自仁愛之聲第三十七期,民國八十七年十一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