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構校園性別空間的困境

新竹縣五龍國小校長 張奕財
  學校是師生教學場所,校園環境的設計與安排對學生的影響很大。「性別平等教育法」第十二條指出「學校應提供性別平等之學習環境,建立安全之校園空間;學校應尊重學生與教職員工之性別特質及性傾向」,並無針對性別平等提出具體的空間規畫方向或建議。而「校園性侵害或性騷擾防治準則」中,為防治校園性侵害或性騷擾所提出的校園空間改善,則僅就校園安全事項提出概略建議。校園是教育的場所,校園空間的規畫深受教育理念的影響,由於性別議題漸受關注,原被視為中性的教育空間也重新被檢視:「校園環境的規劃是否公平地照顧到兩性的需求?」。相對地,校園空間的設計以及隨之產生的學生活動態樣也將傳達給學生,無形中建構出了既有的性別印象(湯志民、張淑瑜,2005)。王俊秀(2005)亦指出校園的規劃常忽視了使用者的需求及感覺,更常以「競圖主義」的男性觀點來規劃及設計校園,也因此常一則淪為「比賽用」一建築師的實驗品,二則常末考量「使用者尺度(user scale)及「性別尺度(gender scale)」,以致部份校園建築乃「廢虛化」,成為安全的死角。

  據中時電子報(2007)報導,教育部針對各校通報的性侵害和性騷擾事件進行細部統計分析,光是去年各校通報的性侵害及性騷擾案件即高達九百一十五件,以強制性交比率最高,共三百八十件,校園內平均每天都有人遭性侵。受害者以中學生為主,且以學生加害學生最多。這項統計分兩類,一類是《校園性侵害或性騷擾統計分析》,另一類是《非校園性侵害或性騷擾統計分析》,被害人和加害人有一方是學生或教職員工,另一方為校外人士。非校園性侵或性騷擾樣態也以強制性交的比率最高;有鑑於此,建構安全校園的性別空間係為學校教育「教」與「學」的重要課題。原本應該平靜的校園,卻頻傳性騷擾、性侵害事件,而且受害者年齡層從幼稚園到大學生都有,學校裡到底出了什麼問題?不論是性騷擾還是性侵害事件,在校園裡似乎永無止境,校園裡的魔掌到底如何出手?依「環境設計預防犯罪」觀念,消除校園空間的性別分化與偏見為首善之道,對於校園環境空間更須隨時做好安全檢測,讓「校園」成為性別友善的環境,以構築安全的堡壘,能營建溫馨的氛圍。

  植基於學校全人教育既有的發展及性別平等教育應有的重視,建構性別平等的安全校園,乃是每位教育人員不可逃避的責任,期望透過人權教育的重視及性別平等教育的「教」與「學」的推動,進行「校園安全總體檢」,隨時加強檢視及遇險補救的攻略,動員查看校園「色計徒」以防治校園性侵害或性騷擾,同時提出校園空間改善之道,才是真正建構一個性別平等及落實人權教育的校園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