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的責任

國立中央大學企管系/學生 廖怡菁

  地球的森林面積每年平均以2.4%的速度在縮減,世界上許多國家面臨水資源危機,十幾億人口有飲用水短缺的問題,公害威脅日益嚴重。在地球40億年中,物種總共滅絕了五次,人類從農業革命開始,砍光山上的樹木,建造梯田;工業革命時期,向下探鑽石油,向上排放工廠、機汽車的廢棄煙嚴重汙染,並製造大量垃圾。過度開發的結果導致資源分配不均,貧者更貧、富者更富,20%的人口耗用了80%的資源,卻仍有10億人口處於飢餓貧困的環境中。現今人口即將面臨飽和,地球的口袋正悄悄的被人類掏空。看看我們居住的台灣,近幾年來,每年溫度逐漸上升,氣候異常:明明是四月天我們卻還穿著長袖,新聞報導著一波波的冷氣團;夏季最高溫突破40度,揮汗的當下,人們大量使用冷氣更加速了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各地地震頻傳、石油以及水資源的短缺、濫墾的結果導致土石流、空氣中懸浮微粒增加、沙塵暴襲台…等,看著外婆家一片片綠油油的稻田慢慢被許多工廠所取代,排出陣陣的濃煙、曾經會出現在小溪流裡的魚蝦早已不復見蹤影,水流乾涸、小孩過敏性症狀逐漸增加,心中難免憂心,人在求進步求發展的同時,卻也醜陋的把地球的美做為交換。

  想挽救人類存活的土地,只盼每人能盡一己之力付出行動。從自身出發,實現綠色消費,現今許多產品強調可以重複使用、減少碳排放及垃圾量、使用可回收及減少包裝量的商品。在購買時應以其為首要考量。

  生活中的我可以減少冷氣的使用量,或是嘗試把溫度調升幾度、隨手關閉水龍頭及電源開關、垃圾達到減量及分類、盡可能使用自然光,在早上的時候念書、不使用電梯,養成多走路的習慣還能增加運動量、多利用大眾交通工具、減少電氣用品的使用,例如:電腦、手機…等。並且盡量不從事消費活動,如果有需要便到二手商店挖寶、上圖書館吹冷氣也可閱覽新書、隨身帶環保筷,確定每樣物品在丟入垃圾桶之前已經完全無利用價值。環保意識抬頭,許多媒體或部落客常常會分享自己如何把不要的商品改裝成另一個有用途的東西,藉著向他們學習,不僅省了荷包更不製造多餘的浪費。

  未來的責任會日益更重,即將出社會的我,成為社會中重要的一份子也要更加落實環保工作、從自身做起,進而去影響周遭的家人及朋友。進入企業工作後,更應努力提升企業文化使其重視環保課題,提倡綠色產品。孕育下一代後,更要肩背起教育他們的責任,除了要養成他們以上的好習慣以外,也要讓他們認識地球的美、了解保護地球的重要性。如果每個人在心中都播下一顆善的種子,用心耕耘,自然能成就一片樹林來庇蔭我們珍貴的地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