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不是情罵不是愛

學校教師 孫千筑


  近年來教師"不當管教"事件層出不窮,校園教師霸凌學生事件頻傳,學校是學生"受教育"的地方,卻成為孩子們遭迫害之場所!

兒童是國家未來的主人翁

   兒童是國家未來的主人翁,保護兒童,關係著未來國民素質之提升與國家社會之發展。隨著工商業社會的快速變遷,傳統價值觀與家庭功能式微,婚姻關係的姊組,單親與核心家庭增多,兒童已不再有眾多長輩隨時關照,因此兒童受虐是件迭有所聞,兒童安全面臨嚴重的威脅,兒童權利亦受到相當的影響與衝擊。

打不是情,罵不是愛!

   教育存在著許多面向的價值,其中最為珍貴的應是秉持一顆正直的心,用教育大愛,循循善誘的激勵那些學習困難或行為偏差的孩子,使其能自我接受,自我醒覺,自我肯定,進而找到有效且快樂的學習方法。但從許多教育的事實,我門卻也不難發現,有為數不少的教師仍抱持著傳統的舊觀念,認為打罵是無法避免的教育手段,甚至認為不打不罵孩子會吵翻天。這樣的老師,可能受到以前成長經驗複製的影響,把打罵視為理所當然的管教方法;也可能是因為個人情緒上的因素,習慣於用打罵的方式解決問題;另外則可能受到部分家長的默認甚且支持,才會理直氣壯的打罵孩子。試想,當一個老師如果已經依賴打罵的方式處理學生問題時,他怎麼有可能會思考其他可能更人性,更有效的方法?而當一個老師把打罵視為教育學生的必要手段時,又怎麼會感受到孩子的痛苦,恐懼與無奈?

教育真正需要的是愛心,耐心,恆心


  教育是點點滴滴,持續不段的工作,它需要的愛心,耐心,恆心及方法。教師本身除須具備專業的輔導知能,仍需不斷地自我充實,改變固著的思考模式,善用班級經營技巧,對於學生的違規行為,不能只見於表面而必須深入了解。尤其國中時期的學生正植於青少年狂飆期,身心發展失卻平衡,情緒較為不穩,常在自我追尋中感到困惑,此時若採強烈的手段只是適得其反,無法得到教育的效果。教師若能夠秉持同理心,積極聆聽學生的聲音,進行平行而有效的溝通,給予充分的尊重,在教育學生時,凡事要合乎"理",指出學生行為錯在哪裏,並切說明並指導正確之作法才是正確。教師態度須公平公正,採取對事不對人的原則,避免帶有情緒之反應,做到與學生保持良好的溝通。

尊重人權為根本

  目前教育部正積極推動建立友善校園,所謂的"友善"乃是要達到"教師用心。學生開心,家長放心"的願景,是需要多方面的付出與努力,不能將教育的責任完全落在教師身上,更需要的是學生,家長對校園的認同和付出。"學校中的潛在課程往往是對學生影響最大的,尤其在教師的管教上,若管教偏離了人權的理念,造成不當管教,這對學生會有什麼影響呢?學生會從不當管教學習到偏差行為,進而認同不當管教的手段,如體罰、情緒性的怒罵或譏諷等等,認為這樣的方式才是解決紛爭最好的方式。
  
  減少校園教師霸凌學生事件發生之基石在於建立起友善的師生關係。良好關係之建立的根本在於教師與學生學會尊重彼此。教師若是用人權的理念管教學生,以身作則,學尊重彼此,真正實現人權,方為杜絕校園教師霸凌學生事件發生之根本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