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資源開發與保育

京華工程顧問股份有限公司專案工程師 林子雲

  台灣地區地狹人稠,河川坡陡流急、腹地狹隘,年平均雨量達2,510mm,約為世界平均值之2.6倍,然雨量在時間及空間上之分佈極不均勻,逕流量被攔蓄利用的僅有177.54億m3,約佔年總逕流量之18%,其餘均奔流入海,導致每人每年所分配雨量僅及世界平均值之七分之一,凸顯水資源開發及保育工作之重要性。

  過往水源開發標的多以興建水庫、攔河堰等大型水利工程為主,自50年代開鑿興建第一座石門水庫起,國家主導大壩興建成為既定政策,如今已經有40座大壩座落於原住民山區或山居地帶。

  然目前台灣地區可供興建水庫之站址多已開發完成,且水庫開發直接影響自然地形地貌、流域水文狀況、生態環境、既有水文循環等,施工期間常造成下游河道水質污染、施工噪音、震動與空氣污染等。

  鑒於上述議題影響廣泛,水資源開發政策推動包括「積極推動節約用水」、「加強水資源運用,改善水資源利用效率」、「適度開發水源」為主要方向。依經濟部水利署水資源開發綱領政策,摘錄下列三點說明:

一、積極推動節約用水

  全面持續積極推動節約用水,其中包括生活用水、工業用水、農業用水各標的用水之節水措施與量化目標。確實有效減少需求與降低水資源的不當消耗,對減輕供水壓力確有實質上之貢獻,此外依貫徹使用者付費之原則,合理反應自來水成本與水源開發成本,透過「以價制量」之市場機制來調整一般民眾用水浪費的習慣,則對於追求未來台灣水資源的永續利用有莫大幫助。

二、加強水資源運用,改善水資源利用效率

  主要促進區域間互相支援供水能力,以有餘補不足,達到提高整體供水效率與效能之目的,推動措施包括:1.上游水源透過水庫聯合運用;2.下游透過自來水幹管相互聯通以提升水源利用效率;3.設置中、下游調蓄水設施。透過上、中、下游之水源聯合運用,可大幅改善水資源自上游以至下游之利用效率。

三、適度開發水源

  依世界潮流開發水源宜朝多元化發展,包括傳統之攔河堰工程計畫、新興海水淡化及水再生利用技術、地下水補注與回用等。然經水資源供需情勢分析後,既有水利設施之供給水量與上述可能方案之搭配仍不足因應生活與工業需求之成長,則後續仍有賴於規劃推動人工湖、離槽水庫等較大型之蓄水設施,提供量足質優之穩定供水。

  綜上所述,台灣地區水資源供應以達成「均衡、穩定」為主要目標,積極推動水源涵養,避免用水浪費,追求水源利用效率提升,降低環境風險,以滿足國計民生需求,提升生活品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