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自由學習的權利

清華大學物理研究所/博士生 張凱焜

  “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由古至今,在我看來相去不遠;讀書學習最終的目的,或許沒有幾個學生能充滿自信並大聲說出,這就是我的興趣。從以前的高中聯招、大學指考修改至今的基測或是學測,名為減低學生學習負擔,實則不然。大多數家長和師長的一貫回答”讀書是為了以後找更好的工作”,真的是為了學生好嗎?這個問題對於念博士班的我,在家教學生面前卻困惑了。或許,更自由的學習選擇反倒能創造出更多的奇蹟。

  或許在許多人眼裡這種情形並未如此嚴重,大多數的教育執政者在媒體前聲稱學生需要的是廣泛的興趣和自由學習的權利,其實大多數他們自己的小孩卻仍是拼命的專研基本課程,理由卻也和過往相同。學習課程雖漸漸比以往豐富,但是學校老師的要求,卻讓學生們無法尋找自己的興趣,如此有名無實的社團活動和課程,在私立學校更為嚴重,學校可以為了升學率把軍訓課改成自習課,學生在社團活動課程仍要埋頭苦讀。這些問題在表面上看似都解決了,但是我們的價值觀卻沒有改變,還是再重蹈覆轍。

  自由學習的重要性,在許多教科書上不勝枚舉,但卻受到侷限,你要當偉大科學家,學牛頓,很棒;你要當舞蹈家,學麥克傑克森,往往受到反對;原因是以往的價值觀告訴我們,讀書更勝重要;在我看來,他們給大眾同樣富有意義的不同價值;學習體制正在修正但是價值觀卻無法跟進,那一切卻顯得不太意義,課堂上教我們行行出狀元,一般學生在選擇大學學系卻仍以熱門或出路好的學系為優先,是學生自己的決定或是一成不變的價值觀潛移默化的結果,相信大家都很清楚。

  孩子學習影響最深的是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家長可讓孩子們參加各種營隊活動或接觸各種免費的體驗課程,老師在學校也別一味的認定好學生就只有會唸書的學生,多鼓勵學生熱衷於自己的興趣,讓學生在監守自己學習本分的前提下,更能充分發揮他的天份,唯有有效的改變家長、老師和學生的想法,復辟式的考試文化才能徹底改變;畢竟,學習一直都不是一個人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