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平與環保之淺論

高雄市中正國小退休老師 簡世賢

  和平是人類從遠古以來即夢寐以求的理想境界,但也總是事與願違。若以整個人類史來說,可謂無一寧日。究其原因竟直指人性的黑暗面。幸好人性可以教化感動而朝光明面移動,進而使世界奔向美好的未來。

  以個人而言和平是心靈的寧靜,寧靜的心靈正是人類和平共處的基石。而無厭的貪婪、小我的自私,正是摧毀寧靜心靈的劊子手。無數心靈寧靜的喪失將導致人類世界的動蕩不安,所以治本之道還在人類心靈的淨化與安寧。

  人類生存的壓力無形之中造成無可避免的競爭;競爭勢必產生優劣勝敗。英國赫赫有名的生物學家達爾文的物競天擇適者生存應是叢林的冷血法則,人類社會應是強扶弱、富濟貧、優助劣的溫情社會。
個人很難離群索居自外於人群,因此一個能互相扶持的群體必然能為每一個自我建造一個更為美好的生活環境。群眾的力量絕對勝過一己之力,只有少數精英份子之力絕對小於多數人的力量。西諺云:「人人為我、我為人人」就能洞悉此中奧妙之處。

  中國有句話「荒年子弟多凶暴」只有道出社會實境,卻未提出解決之道。試想人若處在一個「朱門酒肉臭、路有餓死殍」的世界,若無遭逢燒殺擄掠,也難逃偷搶拐騙的肆虐;與其獨善其身於此不安之所,無寧慷慨解囊讓左鄰右舍一起溫飽,也可令自身居於一安和樂利的社會,而免於遭受侵擾。何樂而不為呢?

  人為的禍端常造因於未能互相了解,因不了解而彼此猜忌,更甚而造成誤解,爭端於此產生。人際如斯,國際亦然!而要避免誤解有待互相開誠布公的溝通和真誠的交流。因此外交解決爭端應先於爭戰干戈,動口就能化解迫在眉睫的烽火,何必殺戮在戰場呢?

  世界之大有富有貧、有苦有樂、有災有安,如果能四海一家互相關懷、互相扶持、自然感動人心,被你感動的心還能向你揮動它的拳頭嗎?人切莫為富不仁,視鰥寡孤獨而不見;有朝一日懷恨的心恐怕會給你帶來災厄,此時悔之莫及。 當今的人類除了要處理好人際和國際關係以外,更還要和大自然和平相處。人是自然界中千千萬萬種物種中的一種,自不能不關心整個大自然生態環境的一舉一動。山川荒野、沙漠海洋、冰川火山、氣候溫度等等的變遷,無不牽動我們的生活。大自然失去億萬年來的穩定與和諧,我們決不能置身外。我們對自然界的搔擾與破壞,若沒有超乎她的忍受臨界點,她會盡其所能的容忍;但是一跨過了臨界點,她就會被迫進行反擊而造成難以彌補的災難。

  人類生活的衣食住行與大自然息息相關,說一切來自於自然界亦不為過。衣服來自棉麻絲綢和化學纖維;食物更不用說來自於海洋河川田間草原;住宅建築材料取自於森林礦區;交通運輸的工具和動能也全由自然界提供。觀此可知,我們的生活離不了自然,全仰賴大地的恩賜。

  人性的弱點會輕忽得來容易的東西而不顧它的珍貴與否,我們漠視時間的飄逝和污染了寶貴的空氣就是明鑑。大自然的慷慨卻使我們誤以為大地之母取之不盡、用之不絕。然而,事實上決非如此,她總有匱乏的一天。我們不能隨意揮霍大自然的恩典,逼迫她走上滅絕之路。南美土著在森林裡砍伐一棵巨木來鑿為獨木舟,他們雖不懂森林學,但他們知曉此地能長了一棵這種樹,自是蒼天的安排,而會在原地植上一株同種的苗木。他們敬拜天地只取所需從不貪求多餘之物。俄國大文豪托爾斯泰在他的小說裡嘲諷那位因追求幾百幾千畝土地而死於身疲力盡的殷商說:「人需地幾何?六尺見方的墓穴而已,何需苦苦追求讓一己死於非命的多餘之物呢?」

  古語云:「人定勝天」實在是妄自尊大。我們如果不在大自然眼前謙卑而行「人不照天理」之事,就莫怪「天不照甲子」而降大禍在人間。台灣各處山林的濫墾濫伐的結果,就是大自然的無情反撲。每逢雨季山崩地裂、土石流從天而降,淹沒了家園,奪走了無數寶貴的生命。森林學家和地質學家語重心長的警告若今後再也不破壞山林並還耕於林,此類天災人禍將持續百年之久,待山林休養生息才能彌補我們過往的無知與貪婪。人若不知悔改繼續為害大自然廣植禍根,則不僅颱風季節的狂風暴雨甚至連小小雨水恐怕令人驚悚的災難都將接踵而來。我們的子孫終將繼承先輩留下來的禍害,千年百年無止無休。

  我們若不誠心誠意學習和自然界和平相處之道,隨時隨地做環保、節省能源、不破壞大自然和落實水資源的保護,人類不僅將缺乏乾淨的水喝,恐怕未來戰爭的引爆點會是水資源的爭奪。我們在山林果園和稻田間,為圖一時之利濫用農藥和殺蟲劑;這些化學藥劑將隨著流水經過河流終於大海再透過食物鏈回到始作俑者的身上。我們也要積極?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以降低節節升高的大氣溫度,屆時南北極的冰融之後,寶貴的島嶼和海岸低地終將遭海洋收回,多少的生靈將遭逢無家可歸之難。
我們常會謝天謝地來表達我們感激老天爺的厚愛,但我們該做的不光是兩手合十焚香祝禱,而是要虔誠的從天地之間學會與大自然和睦相處。取之於天地還之於大自然。「塵歸塵土歸土」,只加以利用來營生而不加以糟蹋,時日一到原封不動的歸還以利萬世子孫生生不息。倘若如斯,則人類和大自然皆大歡喜,幸甚!幸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