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馬」路上行,權利何處尋?

台灣恩瑪斯科技有限公司/業務行銷專員 柯慧敏

  近年來全球暖化與節能減碳的環保議題相當受到重視,故現在有許多的人以自行車作為代步通勤、運動、短程接駁大眾運輸工具的騎乘人口逐漸增加,也集結許多愛好自行車運動的車友一起騎乘,徜徉於自然景觀中,至今許多鄉鎮紛紛建設了自行車步道,讓車友在騎乘自行車時享受迎面而來的沁涼微風,感受休閒才有的悠然自在。

  為了保障自行車車友的人身安全及用路權,相關單位已規劃並著手建設了自行車專用道。首先,以台北市車道規劃為例,從97年至今,在南港公園、洲美街、公館新世界思源親水通廊、信義計畫區等地點,規劃了人車分道的自行車專用道約30.6公里,在敦化南北路、民權東路等地點規劃人車共道約88.8公里。除此之外,並提供專屬自行車遵循的交通管制措施,目前已經完成羅斯福路4段90巷口、羅斯福路新生南路口、信義計畫區松智、松壽路口,松智、松高路口設置自行車專用號誌與透過綠色作為區別自行車與其他車種的通行空間,並用以提醒汽機車駕駛人的注意,以營造友善且安全的自行車通行環境。在木柵路一段、公館水岸新世界、基隆路巷道路側、中社路及往風櫃嘴產業道路標繪「自行車導引標識」圖樣。透過自行車視覺符號導引 logo,彰顯自行車騎乘方向。這些規劃與標誌設計使得車友能安全的使用路權。

  然而,自行車與汽機車會因為「速差」,使得車友產生安全上的威脅,所以給予速度較慢的自行車一個特定的空間,對機車與汽車駕駛人而言,就可以避免追撞自行車的意外發生。依據台北市98年1至5月自行車交通事故統計資料顯示,肇事雙方其中一當事人為自行車情況下,統計另一當事人之肇事件數及比重發現,不分事故類別,機車與自行車的件數最多占46% ~ 67%,其次為小客車與自行車33% ~ 40%,而自行車相關事故發生地點又以交叉路口發生意外最高,所以對速度較慢的自行車,給予特定空間予以保護,就可以降低擦撞或側撞的憂慮。

  自行車既能節能減碳也能運動健身,已逐漸被文明國家提倡,但人有人行道,車有車道,如何予以自行車車友一條安全舒適的自行車道,固然是一成功提倡騎乘自行車的前提!自行車可說是一種締造三贏的工具,如何說呢?因為一來,騎乘自行車本身即為一種運動並可達到健身的效果;二來以自行車當代步工具,可以免除汽機車所引起的空氣、噪音污染,為環保盡一份心力;再者,騎乘自行車,因基於體力及自行車功能有限,速度也不致於引起太大殺傷力及破壞力,不僅對騎乘者的生命威脅降到最低,同時對於路人也降低了車禍被撞的恐懼,可以說是為”珍惜生命”這一環做了最實際的模範!因此,提倡騎乘自行車自然形成了文明國家休閒活動發展的趨勢!但是否能提供自行車騎乘者一個安全有保障的用路權,固然成為大眾須謹慎思考、評估、議論的議題!

文中資料來源:台北市交通管制工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