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的責任

國立中央大學/企管系學生 林育琴

  二十一世紀,一個環境遭逢巨變的年代,這百年內,人類用盡各種手段,燒殺、掠奪、侵害了整個地球,強壓在人類腳下的這塊土地,開始一點一滴慢慢的反撲,生物界對於生物圈問題的看法存有歧見,只是在環保人士的大聲疾呼、政經力量的強勢介入、以及新聞媒體欠缺平衡報導之下,此一議題已偏離生物範疇,似乎成為全球所面臨的一場悠關人類存亡的聖戰。

  若是說單一種生物的滅亡,是一切破壞的徵兆,那麼摧毀一處含有多種獨特生物的棲地,那不就等於地球滅亡的開始嗎?這無異是向大自然宣戰,而身為人類的我們,一出場就很懂得劃定自己的勢力範圍,忘卻它所帶給我們的原始美好,大自然當然更加以無情的反撲表示無法負荷的極限。

  台灣曾幾何時被稱為「蝴蝶王國」和「福爾摩沙」?這些屬於我們的代名詞在步入工業社會後逐漸消失殆盡,近年來,人類為了滿足自我的私慾,濫墾濫伐且大量的開發不當土地,造成生物面臨瀕臨絕種的危機,每回颱風到來,土石流、水災等,更間接導致海水倒灌和土壤鹽鹼化,都使人心惶惶,美麗的寶島,少了清新呼吸的自由空間,增加了彼此緊張的距離。生物多樣性,非但未被珍惜,反遭大舉破壞,該如何保有地球原貌,該是e世代的人們應深加思考的問題。

  如果成長曲線維持不變,本世紀末地球人口總數將介於九十到一百億之間。專家告訴我們,此種數目的人口還是可以維持相當的生活條件,但也只是勉強及格,因為全球每人平均耕地面積與飲用水,正在下降。另外,也有專家告訴我們,要解決這個問題,唯有同時保護大多數脆弱的植物及動物。呼籲人們回歸大自然,並倡導簡樸生活與心靈探索的重要性,不必要過度的奢侈浪費,也可從減少碳使用量、植木、多使用環保碗筷等,小小的自約行為,可為下一代的子孫們訂下為地球盡心的良好基礎。

    簡樸的生活,其實是傳統的美德,可惜在富裕的年代,衍生了一味追求財富與物質享受的行為;再加上「用過即丟」的消費方式影響,重複使用物品與節儉的習慣,已被拋在腦後,更甚而濫用大地資源,對大自然失去敬意,當然,所謂的「簡樸」,並不是在物質生活上苛刻自己、慳吝度日,而是清心寡欲、樸實無華的過著自在生活。

    要做到簡化心靈,其實並不困難,獨處、無為、發揮直覺、體驗各式各樣的冥想等,或從生活中改善惡習、找出生命課題、清楚自我方向、戰勝負面等,都是簡化心靈的良藥,更可視為一種挑戰。當眼前被現實矇蔽時,別忘卻,那一顆屬於你的真心還時時提醒著你,引領你至最初的自我。

  我們除了自我的心理成長之外,更應該考慮到關於未來更遠大的責任,結合企業與環保議題,觀察身邊環境保護的智慧,例如大賣場的自然採光、公司行號環保週等等,發揮個人的創意,讓我們腳下這塊淨土不再哭泣,生活更加平安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