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生育』與『教育』

育達商職主任 周俊雄

  去年台灣的生育率是全球倒數排名,更是亞洲國家的倒數第一名,逐年下滑的生育率及未來少子化所衍生出的社會問題,讓政府不得不審慎重視「提倡生育率」的相關政策,近日不斷推出的生育補助津貼方案和提倡申請育嬰假,都是為了提升目前急劇下滑的生育率。

  近日台北市政府更提撥超過三十億的經費,推動「助你好孕」生育獎勵方案,刺激市民生育,但政策的推動除遭議員質疑動機外,民眾似乎也不領情,畢竟每個月幾千元的津貼,對於育嬰家庭來說是微不足道的,對養育小孩動輒一個月萬元以上的托嬰費用幫助不大,不少婦女認為津貼並非唯一重點,育嬰照顧與未來教育經費才是她們所重視的;能讓私人企業的育嬰婦女「實際」並「安心」申請育嬰假,讓職業婦女不再為家庭事業兩頭燒,讓育齡夫妻不再因家庭經濟因素考量,而降低生育的意願,要如何提升民眾的「信心指數」及「教育環境」的健全;政府除了高喊口號外,需更審慎的評估確實執行政策,才有提升生育的實質效益。

  當生育率這個燃眉之急問題趨緩後,要如何提供社會一個完善的教育制度及環境,讓孩子健康的發長與學習,讓民眾有信心孕育下一代才是政府所更要正視的問題。

  站在教育工作者的角度衡量,除了上述的生育問題外;在現今社會大都是以雙薪家庭為主,當夫妻兩人為家庭經濟與事業繁忙時,更反映出父母與孩子間的教養問題,「養育」與「教育」相對重要,當父母提供給孩子優渥的物質生活外,卻忽略孩子成長過程,人格養成的重要性,新世代的孩子在網路通訊發達及知識爆發的時代,小小年紀吸收到的資訊超乎我們的想像,要教導孩子正確的觀念及正面的價值觀,是當今父母亟需學習的一門課題,少子化的社會,在父母層層保護及過度呵護下長大的孩子,「抗壓性」及「獨立性」相當缺乏,這會造成孩子未來在發展上的隱憂,未來人際關係及求學求職上的影響;當孩子到求學的階段,部分的父母認為教職人員及校方要負起教育孩子相當的責任,除了教導學業上的知識外,更需幫家長關心孩子的一舉一動,並適時回報及輔導讓家長放心,如何扮演好老師的角色及在孩子與家長親子之間的橋梁,著實讓教職人員煞費苦心。

  孩子是國家社會未來的棟樑,應該從小就給予正確的教育以導正偏差的價值觀,這正是家長與老師間需互相交流及協助的,並非單一方面的責任。適時的關心和輔導,而非過度溺愛及呵護,為人父母在管教上需要適度的分寸,教職人員與家長適度的溝通,可讓家長了解輔導孩子過程中的問題與難處,這才是提倡「愛的教育」避免體罰的最終效益,使教與育能互創「雙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