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環保愛地球

桃園幼獅工業區勞工安全衛生促進委員會總幹事 邱易慎
   "地球只有一個我們要好好愛護它",這是一句耳熟能詳口號,但是有多少人付出行動保護地球?由於社會的急遽轉型,以及產業的快速發展,使得由工商經濟活動所衍生出的環境問題,日趨受到大眾重視環保話題,已引起全世界廣泛的迴響,多年來人類罔顧環境倫理,對大自然任意破壞,已導致了地球環境的失調,依據專家的調查,有地球之肺的熱帶雨林,平均每一秒鐘就有一個足球場大小面積的森林被砍伐,其砍伐的速度卻遠超過樹木生長速度,面對此種情形,消失中的森林已逐漸成為世界共同隱憂,森林是生命之源,近年來溫氏效應逐漸導致全球性的氣候變遷,火山爆發,地球暖化,森林大量的進行開採,也使得土壤大量流失,水循環被破壞,對環境生態之平衡產生無以彌補的傷害。

  在各種科學證據陸續證實許多全球性的環境破壞,威脅著人類生存與生態平衡時,環境為人類共有財產的觀念與意識迅速高漲,使得環保問題不再只是區域性的議題,而逐漸演變成為全球關注的焦點。1972年人類環境會議後,各種國際環保公約、區域協定,如因應氣候溫暖化的「氣候變化綱要公約」、為保護臭氧層的「蒙特婁議定書」、規範廢棄物越境轉移的「巴塞爾公約」等陸續被提出,以尋求解決全球人類面臨之共通性問題。目前,已有逾180個國際環保公約/協定,其中約有20項具有貿易限制/報復條款,故將衝擊與影響對貿易依存度較高的國家及產業。因此,環保問題與國際貿易之間的互動已日益複雜,企業善盡環境保護責任、符合環法規要求與國際協定、展現環境的績效與產品的環保訴求,已成為追求永續經營過程中,必須面對的課題與挑戰。

  而為因應國際趨勢與產業需求,自1980年代開始,國際間已陸續提出「污染預防」、「工業減廢」、「清潔生產」、「環境管理」等相關之理念、技術、活動或管理系統。或由產業界自發性的參與,或由政府部門計畫性的推動,特別針對空氣、水、噪音、廢棄物、臭氧層保護、二氧化碳排放量管制、溫室效應、氣候變化等適用環境法律之制定,以期達到污染預防、節能降耗、提高資源利用率,預防和減少環境影響,所有的努力不僅為了追求企業的永續經營,也在追求人類永續發展的福祉,增加生態效益和減少對於人類及環境的危害。

   "廢棄物"是放錯地方的資源,以簡單的例子證明:40年代的南投老家是以種植香蕉外銷日本為主業,養豬為副業,當香蕉成熟割除後剩餘的"廢棄物"香蕉梗,利用豬的排泄物儲存後所產生的沼氣作為燃料,經煮熟後即成為豬的食物,再用豬的排泄物"廢棄物"儲存發酵後當成香蕉的有機肥料,以加速香蕉的成長與優良的品質,形成一個"零廢棄"的環保循環。依此觀念廢棄物資源化等於是節省成本、創造商機,如果大家都有此認知,相信就會積極推動資源回收再利用,於工業區與科學園區內規劃設置再生資源回收再利用專區,訂定獎勵再利用技術之研發相關辦法,鼓勵與推動各事業廢棄物資源化研究計畫;持續推動環保科技園區的設置,以提升環保技術與再生產品價值。如廢紙經回收處理後製成紙漿,為造紙主要原料,依國內統計資料顯示,1989年廢紙回收量高居世界第一,雖然佔有百分之四十五的比例,但其他百分之五十五仍必須仰賴進口,究其原因不外乎未妥善作好廢紙回收工作,如果能將廢紙妥善回收,將可節省一筆可觀進口外匯成本,亦可降低垃圾量,並延長垃圾場使用年限,亦是做好環保愛地球的最佳行動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