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的責任

國立中央大學/企管系學生 李佳陵

     我們所處在的社會上有許多需要幫助的人,偏遠地區的學童需要社會大眾提供資源援助他們,獨居老人需要社會的關心,受家暴的婦女、孩童需要社會的照顧和關懷,失業的民眾需要企業釋出的工作機會和政府的幫助,在社會上諸如此類需要協助的弱勢族群不勝枚舉,而現今存在著許多非營利組織、一般大眾及政府機構,確實有提供這些弱勢族群許多的協助及金援,例如:政府提供失業補助藉此暫時紓緩失業者的不便、張老師服務機構為一個心中鬱悶的民眾可諮詢的管道。但這之中存在著許多待解決的議題及困境,有意願幫助弱勢團體的民眾、學生找不到可以發揮貢獻的地方,非營利組織漸增,但其中許多組織卻缺乏良好之管理,企業在進行社會責任時,常是考慮到藉此能創造良好之品牌印象,而不是真心的站在弱勢的立場幫助他們。

     面對此問題,我提出三種個人認為整體社會可以努力的方向:第一種是大學生可以多站出來幫忙,據我所知,大學生都有相當意願擔任志工,但是許多人缺乏激勵,以及最後那股推他們到第一線奉獻的力量,而最後不了了之,善罷干休,但若政府或是非營利機構,多來校園宣傳徵求志工,我相信會有更多大學生願意奉獻時間心力,照顧弱勢。大學時期,是人一生中,最有體力、時間、心力能奉獻給社會弱勢的時期,若能利用空暇時間擔任志工,對於大學生來說,也是一個很好的社會體驗,更能獲得無與倫比的感動,是雙向的互惠歷程。

  而第二種做法則是營利機構方面,也就是民間的公司,在講求企業社會責任時,除了金援外,也可多實際付出關心,讓弱勢團體感覺到被關心被照顧,不只是憐憫而已。且公司中,不只是負責辦理企業社會責任的部門,關心這類事務,應該是全體員工都盡一份心意,但這不易做到,需要此觀念根深蒂固於企業文化中,且深深烙印在領導者心中,他能堅持帶領所有員工往此方向邁進。

  第三種做法,則為學校機構方面,各大學可多增開「非營利機構管理」的課程,藉由學生的力量從中觀察,協助提升組織的績效,讓各組織在缺乏完善人才的管理下,也能順利找到組織中可以實際改善的地方,這不僅會提升非營利組織的績效,也能藉此提升各大學的知名度,盡到社會責任。

     而我認為在面對此問題時,自己可以在以下兩方面努力:第一為未來工作一段時間後出國念研究所時,善用全職學生的時期,積極的當志工,幫助社會上需要幫助的人,且我認為幫助他們不只是短時間幾天的愛心,長時間的關心能夠帶來更穩定的愛和幫忙。另一方面為在職場工作時,申請進入大公司,畢竟金援較多,即使自己不處在負責CSR的部門,也主動參與公司這類的事務,利用周末或下班時間,實際去弱勢機構幫忙,奉獻心力和時間照顧他們。

     深切盼望,大家出了社會後,在忙著賺取利潤的同時,也時時注意外界環境的變化,共同承擔社會責任,亦積極關心環保、文化議題,從自己做起,進而帶動周遭的人,甚至整個組織,讓世界變得更美好、更公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