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年前

北縣安坑國小校長 吳廷枋
  十三年前,我剛考上校長,借調至台北縣政府教育局工作。當時我負責的眾多業務之一,便是替退休後獲局長禮聘擔任視導的校長服務。在一次例行性的月會之後,一位視導隨口問了我一個問題。他笑嘻嘻的對我說:「吳校長,你知道為什麼要將國民小學的學生稱為『小朋友』嗎?」,我的天啊﹗這是什麼問題。每天在校園裡,我不知要接觸多少這些天真爛漫的孩子,眼下竟然要我回答它的意義是甚麼?「不就是六歲至十二歲,進入公、私立小學的孩子們嗎?」,如此清楚明白的含意,誰人不知誰人不曉,當下,我便將不求甚解習焉不察的答案,自信滿滿的脫口而出。什麼是「小朋友」,你我都以為知之甚詳,如果你也願意思索這個不是問題的問題,或許從現在起,將可能對你的人際關係、親子關係發生重新的定義。

  隨後發生的情節,在我校長的生涯中,產生了根本的影響。顧名思義,「小朋友」者,就是年紀小的朋友。乍聽之下,問題與答案的嚴謹性,似乎僅只略勝茶餘議題飯後的閒話一籌而已。其實不然,「朋友」是一個嚴肅的議題,「朋友」是什麼?如何結交「朋友」?「朋友」的相處之道為何?凡此種種不一而足,總而言之,就是以朋友之道相互對待而已。簡單嗎?一點也不簡單。家庭、學校、社會給予孩子的對待,果真以「朋友」的觀點視之嗎?還是不知不覺下,依然奉威權為教養孩子的尚方寶劍,大家捫心自問,親子關係、師生關係或者長幼關係,真正樂以朋友觀點出發的,實在是微乎其微。

  人權的定義與內涵博大精深,兒童人權自然也有其專門的範疇,孩子們該有哪些權利?受教權、生存權、自由權....,林林總總,個人既非專家亦非學者,只是一介國小教育工作者,誠然難以望其項背。但是我願意以我多年前的這則問答,親切的和大家對話。

  讓我們都回歸簡單,人性價值的核心是什麼?一個字,唯「愛」而已。人際關係縱然多樣,萬變不離其宗,無愛則礙。愛是所有關係的基礎,基礎穩實,平地才起得萬丈高樓。親子、師生、朋友或者陌生人,「愛」絕對是促進彼此發生質變的生化酵素。生活在「愛」裡的孩子,我們可以看到他的笑、他的健康、他的成長、他的感恩、他的良善、他的圓滿,孩子是社會未來的主人翁,今日他們沐浴在「愛」的陽光下,未來他們也必定把「愛」的陽光照遍大地。

  佛門曰「眾生平等」,「幼吾幼以及人之幼」,都在說明平等的重要性,沒有平等便徒生尊卑、高下、貧富、歧視心、差別心由此生焉卻不自知。睽諸成人之間相互的對待,有形無形之中,充斥許多的不平等。成人和兒童之間的互動,不平等的心態、作為,更是汗牛充棟無法勝數。沒有平等何來人權,性別、種族、宗教等的平等,已是普世共同的價值,唯獨成人與孩童之間的平等,仍然處於生根發芽階段,共識能夠建立與實踐,未來兒童人權才有開花結果的可能。

  如果說平等是社會和諧的基石,尊重就是社會發光發熱的泉源。「尊老敬賢」一向是中華文化的特質,若是稍加推敲,其實他的範疇,當然還是聚焦在成人的世界。令人弔詭的疑問便出來了,難道這些天真活撥無邪自在的孩子們,不該得到成人的尊重嗎?不被尊重的孩子,社會又將如何期待,在他們長大邁入社會,怎樣的將「尊重」的元素表現出來呢?人性的善美,除了先天的秉賦,後天的複製,絕對有重要的意義。在尊重的「受」與「施」的關係中,自幼接收到被尊重的因,將來才會結出尊重他人的果,不是嗎?

  兒童人權逐漸受到正視,是進步社會應有的表現。對於兒童人權的議題,專家、學者、父母等各自有其主張,但是「有心」才能「有新」,全新的心態、理念。端賴我們第一線的教育工作者,用心地呵護這群國家未來的主人翁,我總是鼓勵教育的同仁們,跟孩子溝通時,放下身段,用孩子的角度和眼光去了解他們的世界。

  十三年前視導隨口的問題,成為我校長生涯中,不斷提醒自己的金玉良言,用"愛"、"尊重"和"平等"去教育每一個"小朋友"。退下教職工作的前夕,希望以個人的經驗和淺見,期許優秀的後進,為我們的下一代,繼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