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保育,人人有責

嘉南藥理科技大學保健營養系學生 王紫蘭

 

  人類社會在極度使用自然資源,發展經濟後,深感生態環境破壞對人類生存的影響力,於是環保意識以及生態保育觀念興起。自然資源的快速耗竭,已遠超過其再生回復的能力,環境保育已是二十一世紀刻不容緩的使命。世界各國的人民,已深切體認到環保的重要,紛紛投注心力在環保組織的成立、環保法規的制訂,並透過國際貿易制裁的手段,以期遏止生態繼續被破壞。台灣繼創造出經濟奇蹟之後,要在國際間取得競爭優勢、一席生存之地,已不單單僅是強化企業經營利基,而是要著重生態保育的工作,將環保深植在每個企業、每個人民的心中,使其成為企業及國家的競爭力。

  台灣現今土質鬆軟及土石流的現象,讓人聞雨色變,921大地震更讓台灣受到百年來的大創傷。 第一步要先從個人生活中做起,減少資源浪費。例如:多使用環保盒、環保碗筷,隨身攜帶環保杯,減少使用寶特瓶、紙杯。第二項需積極實踐的是資源的回收再利用,就是珍惜資源、減少垃圾:回收紙類、塑膠、寶特瓶、鐵、鋁、玻璃等等,讓可回收再利用的產品,都盡可能回收再製,不僅可珍惜地球資源減少垃圾,更是讓垃圾場及焚化爐延長使用壽命。

  在非洲、亞洲、 和拉丁美洲,由於森林植被的消失、耕地的過分開發和牧場的過度放牧,土壤剝蝕情況十分嚴重。由於城市化、農業發展、森林減少和環境污染,自然區域變得越來越小了,這就導致了數以千計物種的滅絕。工業帶來的數百萬種化合物存在於空氣、土壤、水、植物、動物和人體中。即使作為地球上最後的大型天然生態系統的冰蓋也受到污染。海洋的過渡開發和沿海地帶被污染: 由於過渡捕撈,海洋的漁業資源正在以令人感到可怕的速度減少。多數大城市裡的空氣含有許多取暖、運輸和工廠生產帶來的污染物。
近年來,全球面臨嚴重的溫室效應、沙漠化、水污染、廢棄物處理、空氣污染、臭氧層破壞、表層土壤破壞、生物絕種等問題,例如,據估計,每年有超過兩百萬隻海鳥和十萬隻海洋哺乳動物,因為人類隨意拋棄的垃圾及廢棄物而致死。保存地球稀有物種的熱帶雨林,正以每年一千萬以上公頃的速度消失。有鑑於自然資源急速耗竭、自然環境慘遭嚴重破壞等因素,各國元首要人及有心人士,一方面呼籲世人的重視,一方面期望透過國際法規的制約功能,防止惡化的程度及速度。環境保育,人人有責!!台灣不只要建立綠色的國際形象,更要成為國際上的環保尖兵、環保楷模,為地球生態及後代子孫盡一份責任,讓台灣的福爾摩沙之名成為綠色的代名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