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ss is more 的溫柔革命

宜蘭大學動物科技學系助理教授 陳永松
  處於今日社會變遷快速及強調經濟發展的資本主義成為主流之下,似乎金錢就是衡量一切的標準,無怪乎許多人身心多少有點平衡,社會也瀰漫著一股不安。這肇因於工業革命後,許多傳統的價值或生活:是被覆沒取代,而一切以效益尤其是經濟面為前提。如傳統養雞要六個月以上,才能達到2公斤的上市體重,但現已縮短到五週即可;這除了拜農業之賜,也是自由貿易競爭所推波助瀾的結果。雖然這使得我們的食物變得很便宜,消費者以為得到了利益,卻忽略背後付出的慘痛代價:大型機具耕作加劇、表土流失、化肥的濫用使土壤酸化、過度使用農藥破壞生態平衡、環境荷爾蒙在自然界及食物鏈中累積傳遞,也使得農村凋敝、動物受苦及食品安全問題層出不窮...。有沒有一種方式可以減緩或根除這些負面的效應。有的,只要從消費端做些改變,就能使社會扭轉並即早因應後石油時帶的來臨。 我們可不可以吃得少一點,而使健康多一點。如採購時更細緻的去了解食物的生產過程,向友善生產的小農或飼養者,購買具良心履歷生產認證的產品。當然,這個以少為多的生活哲學,可以實際應用於多方面,如花少些時間與金錢在逛街購物,騰出來的是一個叫不受消費習慣與物慾制約的心。若我們節約使用能源,多出來的,是保持較完整的生態環境。旅行時,如果不堅持滿足口腹之慾、找最好的餐館及住奢華的旅館,我們就能使我們的眼、耳、鼻及心等感官多些探索外界的機會。用另一種方式去證明,生命存在的價值不在多,而在慢活、慢遊、慢食的生活哲學中。做一個悠遊於「Less is more」的生活達人,是對自己的期許,也是對社會責任的一點付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