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中所受的苦難是盟友而非戰友

 蔡林鴈品

  台灣社會歷經日本統治、第一次和第二次世界大戰,處在這種不安、戰亂的生活中,人心是極不安的。又加上台灣社會,過去重男輕女,婦女被教導三從四德,所以接受教育的機會微乎其微。女性從小必須幫忙家務,出嫁後相夫教子;生活封閉,且心靈中充滿著瑣碎的、擾人的事務,所以心常常處於閉鎖的狀態,無法接受新的因緣去開拓,故時常覺得很茫然,不知自己此生之價值及意義。

  雖我出生於戰亂中,有幸的是:有機會讀書且畢業於高職;相對而言,我的母親根本無機會。更有福報的是,我於20年前開始跟著上復下敏法師學習佛法,並邀母親及家人一起學習,聽聞上慧下律法師開示。上慧下律法師教導說:「我們不要把簡單的事複雜化,使自己痛苦不堪。修行忍辱,若不達空性,則忍辱難以成就。」。就我的體會是而言,雖說每個人每天都得面對不同的痛苦,端看你如何看待這些挑戰,是把它們視為戰友或是盟友?如果生活中沒有這些逆境來刺激,一個人的韌性如何能成就,修行豈能有成果?

  因過去經濟環境辛苦,生活重心均在於家庭,容易為一些小事把自己綁住,讓自己不開心,但自從習佛法,我的心變大了,相對把自己縮小,不只愛家人,也願意去愛更多人,幫助更多的人。這大慈與大悲的心,讓我變得更快樂。

  在跟隨上復下敏法師學習佛法過程中,因參與助念,有機會幫助他人,實在感謝這因緣。且深知能於此世聽聞佛法,是一大福報。藉著佛法修學讓我體悟:學佛之後的定、淨、靜、自在、智慧、慈悲、喜捨、自覺、覺他、覺行圓滿的心地工夫。

  孝順是不能等的,過去因未習佛法,不明白以上之道理,未及時分享佛法及修行的美好予父親,以報養育之恩。因此,更應為母親施設種種因緣:能親近善知識及早日深入佛法。我的母親已90歲,不識字,我邀她一起學習佛法,在上復下敏法師之教導下,能看懂一些簡單的字,還會念楞嚴咒、大悲咒、十小咒,身體縱有不適,仍堅心、恭敬虔誠拜佛、唸佛,甚至還誦持觀世音菩薩普門品,佛說阿彌陀經等經典。深知修行這事只能自己行持,非他人可以替代;因生死大事無人能替代;身為女兒的我,深感慶幸,更感恩上復下敏法師為我的母親所做的教導與護念。

  前幾日與先生回娘家看我的母親,她坐在門口一臉歡喜、慈善的唸佛,並對我們微笑。唸佛迴向眾生,亦是為自己,因為可以讓自己平靜。看到母親90歲還能自理三餐,定心用功,薰習佛法,一心一意求生淨土,相信將來我母親定能往生清淨的世界。

  我每次看到一些不相識或認識之老人家,他們雙眼無神呆望遠處,一付無奈狀;在這同時,我多希望能幫他們,想與他們分享學習佛法心得。相較於我的母親,比起同一年代者老人家,她實在幸福多了。因為有上復下敏法師之指導,所以每次回去探視她,都會鼓勵她,令她欣喜,且帶給她新功課;如此一來,有新功課,有歡樂心,生活也就充實多了,更充滿希望。

  如果每個人都懂得為自己做、為自己活、真正愛自己、心中有佛,我相信這社會更和諧,憂鬱、燥鬱症者必能減少,不再發生自殺等事,造成社會負擔的問題。

  反省自己,學佛這麼久了,自己的功夫如何呢?復下敏法師每次開示時,都會提醒我們要「放下」,但我到底做到沒?做了幾分?有無進步?往往在日常生活中根(六根-眼、耳、鼻、舌、身、意)、塵(六塵-色、聲、香、味、觸、法)相觸時,因執著這境界,易使人煩躁,故總想揮開心中之不快,愈想揮開,它就跟隨愈緊,如當下能轉一念,煩躁的心就消失,所以轉念就是修行的功夫,也就是恢復本來面目、本俱的自性清淨心,且要時刻守護著三業(身、口、意),如此一來,清淨才能達到空性,成就道業;簡單而言,就是正向思考,總想著對方的優點,這樣一來,人與人之間相處融洽;並學習佛陀的慈悲心,以歡喜心去愛別人,這樣才是真正的愛自己。這樣點滴的功夫,須要不斷的練習的。最終,我深切自我肯定,深知自己不枉此生,因總在充滿快樂詳和中,自利且利他。所以,有佛法為依歸的生活,對我而言深具意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