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憫-「梵谷熱」引發的省思

自由藝術/副教授 蒲浩明

  梵谷的畫作,從去年底開始在國立歷史博物館連續展出四個多月。展出期間,白天路過會場外時,常常看到民眾大排長龍,等待參觀。主辦單位也開放夜間展出,滿足觀眾的熱愛。我數次於夜間觀賞畫展,在展覽現場也是人擠人,期間也四度為這個展覽做導覽介紹。

  20年前的1990年4月25日我曾經在民生報的「民生論壇」寫了一篇小文如下:

  「今年是荷蘭籍大畫家梵谷逝世百週年紀念,全球吹起一股『梵谷熱』。預計將有一百五十萬人會湧到梵谷美術館,享受一下豐富的心靈饗宴,接受一下心靈的悸動。

  梵谷熱也吹到了東方的台灣。藝術雜誌的專輯介紹、新聞媒體的密集報導、畫廊、美術館配合的演講、講座、攝影展……等等,也都陸續在展開中。

  荷蘭,這個歐洲的小國家就因為有這麼一位世界級的大畫家而倍覺光彩。梵谷只活了三十七年,畫齡更僅短短的十年而已,卻畫了一千七百多幅的畫。他生前只賣出過一張畫,價值五百法郎,只有一位美術評論家為文讚賞過他的畫。沒想到在他逝世的百年後,他的一張『向日葵』售價達美金三千多萬元,一幅『鳶尾花』更高達五千萬美元,這怎麼不令人感慨!

  在梵谷逝世百年後的今天,來看他的畫作,我覺得有二點意義:

一、在經濟方面,他畢生窮苦;在愛情方面,他得不到滋潤。由於性格內向木訥,朋友的友誼很少。然而,他卻能傾其所有的熱情,投射到藝術的創作上。當我們欣賞他的畫作時,完全能夠體會到他的這種人生態度。在當今功利主義意識高漲的現實社會之中,這種對生命負責的態度,尤其充滿啟示。

二、梵谷的所有作品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那就是人性與愛的色彩特別濃厚。這是在他百年之後的機械文明所無法取代的人類普遍且永恆的東西。梵谷的畫能夠廣為世界人士所感動和喜愛,這是一個很大的原因。」

  以上小文是我在二十多年前所寫的,在二十年後的現在,功利主義的冷漠更甚,機械文明的缺乏愛更甚,難怪今年三月我為這個展覽做導覽到結語時,再度碰觸到這兩個問題的時候,現場有兩位觀眾當場留下了眼淚。由於兩位觀眾的眼淚,我更確信,藝術挖掘深層的人性,把人生的苦痛化為美,我們的心靈受到了感動和洗滌,我們的生命也因此得到了淨化,那是一種人性悲憫的力量以及人類高貴情操的精神生命情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