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權是人與生俱來的基本權利和自由

致新科技主任工程師 黃明欽

  人權是人與生俱來的基本權利和自由,不論其種族、性別、社會階級皆應享有的權利,不但任何社會或政府不得任意剝奪、侵犯,甚至應積極提供個人表達和發展的機會,才能尊重個人尊嚴、包容差異,達到追求美好生活的目標。因此,人權教育實際上是關乎人類尊嚴的教育,也就是在幫助我們瞭解「人之所以為人」所應享有的基本生活條件,包括生理、心理及精神方面的發展,也讓我們檢視社會上有哪些問題是違反人類尊嚴,以及涉及公平、平等的問題,如種族主義、性別歧視等議題,從而採取行動,解決問題,去除阻礙人權發展的因素,建構一個美好的社會。進一步來說,藉由人權教育的實施,加強對人權的意識、瞭解、尊重、包容,而能致力於人權文化的建立,共同推展人類世界的和平與合作。

  人權教育的中心思想是不斷地探索尊重人類尊嚴和人性的行為法則,促使社會成員意識到個人尊嚴及尊重他人的重要性;並能加強種族、族群、宗教、語言群體之間的瞭解、包容與發展。由此可知,「尊重」與「包容」是人權的基本概念與核心價值;互惠的權利與責任,則是民主法治社會中每個人所應謹守的共同契約。因此,人權教育即是尊重與包容、自由與平等、公平與正義等觀念的教導,進而促進個人權利與責任、社會責任、全球責任的理解與實踐。

  人權是一種普世的價值,也是現今台灣社會關注的一大議題。以教學場域而言,人權關乎學生、教師、行政人員...等所有教職員工生,教學設計將是以學生為主體,首要思考的問題即是:「與學生有關的人權議題有哪些?」所以我一開始羅列了許多主題,包含:性別人權(性別氣質)、受教權(文化不利群體)、身體自主權(髮禁、制服規定)...等。最後選擇校園霸凌為主題,原因在於校園霸凌的現象在校園中極容易發生,而且形式多致難以察覺、鑑別,甚至不易介入處理,但影響學生身心發展程度不容小覷。

  今年教師節前一天兒福聯盟發表一份「性霸凌」比例調查,這份以國小學童為對象的調查發現半數兒童在校園遭受性霸凌,其中包含常見的掀裙子、脫褲子、取笑生理特徵...等。「性霸凌」僅是各種霸凌的其中一類,包含其他多種霸凌行為都是第三者難以察覺介入。到了國中階段,認知發展趨於成熟的學生能夠展現的霸凌形式更加複雜。因此這次融入人權議題的方式,是希望讓學生以人權為本、校園霸凌為綱,體驗人權的意涵,而將之實踐於主動阻止校園霸凌的介入行為。教學設計以繪本引起動機,這次挑選的繪本故事能夠讓學生一窺受凌者身旁第三者的反應,並不直接強調受凌者的悲痛,卻能引起自我省思進而建構人權價值觀,達成教學中的情意目標。此設計的邏輯源於,多數學生在霸凌行為發生時只扮演沉默旁觀的角色,缺乏意願或技巧去介入其中,開啟對於週遭事物的覺察能力才能對於霸凌敏感,進而產生阻止的力量,甚至積極的關懷霸凌者釋出的求助訊息。

  人權是是台灣社會關注的一大議題,也將是未來教育的基底。人權教育不只從課堂上的教條與文字建構,生命互動過程的陶冶更是發揚人權的必要養份。唯有人權意識能在心中不斷的存留延續,才是真正達成人權教育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