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的語言

仁愛國中教師 施靜泓

  每次我在課堂上要講到『愛與溝通』的主題時,都會把兒童愛之語這本書再拿出來細讀。一開始我讀這本書,是因為覺得自己不太懂如何當個好媽媽,參加教會的媽媽讀書會時,講師帶領大家一起討論,如何找出孩子的主要愛語。我開始觀察兒子,發現他常說『你都不陪我!』,而我也發覺自己最樂於做的卻是『買他喜愛的書和樂高玩具送給他』......真的有點沒搭上線。

  本書的原文作者Gary Chapman在他的助人工作經驗中,歸納出五種兒童常見的愛之語,可以讓大人與孩子相處時,更能調整到『與他相同的頻道上』,讓他明白你是關心他的。這五種愛之語分別是:身體的接觸、肯定的言詞、精心的時刻、接受禮物、服務的行動。讀完這本書之後,我調整與兒子的說話方式與作息時間,讓我們有更多可以談心、一起做某些事的機會,也積極培養他能使用其他不同的愛語,希望他不止能享受『精心的時刻』,也能知曉當有人用『服務的行動』來表示對他的愛時,可以開開心心地,採用對方的愛語予以回報。

  在教學現場,這也是非常好用的教材。我讓學生寫自己的生活故事,從被愛的經驗中找出主要的愛語,然後分組討論,聽聽別人是如何使用這些愛語的。在許多次上課的經驗中,我發現孩子普遍最有感覺的愛語是『精心的時刻』與『服務的行動』,以『接受禮物』為主要愛語的人數最少。所以在家庭中,可以透過溫馨接送上下學,一起去買最愛吃的食物,或是餐桌上說說今天的趣事:花些心思,以有限的時間,最有效的行動,讓父母每天都可以在孩子的愛語頻道上與他相會。

  在個別輔導學生時,我會了解孩子的愛語並使用它,也建議家長試試看。還有一些小技巧,例如:若孩子主要愛語是『身體的接觸』,我說話時會輕輕地碰觸他的肩膀或手臂,他會更容易收到訊息。此外每種愛語都有相對應的『罩門』,一旦刺中,效果也是加倍──對『肯定的言詞』很有感覺的人來說,否定而強烈的話語會令他們非常受傷,所以焦點最好對事不對人,在事件裏找到正面的意義予以肯定,並幫助他看見這個經驗裡該學到的是什麼。

  書中有一句話,讓我心有戚戚焉:採取任何訓練與管教之前,孩子的愛箱先要被填滿。一個愛箱充滿的孩子對父母老師的指導會有回應,不會質疑或怨恨。也許情緒不佳,偶有衝突的時候,但是事後雙方仍能互相信任,而且孩子面對事情也因此變得更有彈性。孩子愛箱裡的油料有時會耗盡,還要常常照看。對每個成人來說,又何嘗不是如此呢?在家裡或大環境裏,我們也都需要被愛、被關照。奇妙的是:每次對旁人使用愛語的經驗,常使我覺得結果是──我的愛箱也加滿了。你也可以一起來試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