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馬友友訪台看台灣的音樂教育

文化大學資訊傳播學系兼任講師 葉宛萍

馬友友出生在音樂世家
成名後
很多父母親,特別是華人的父母 親以他為標的
希望自己的小孩長大後也可以成為世界級的音樂家

在2月2日與蔡康永的真情指數中
特別提及馬友友的兒子 Nicolas
他目前十七歲
特別喜歡演戲
但是
馬友友不希望自己的小孩在他的十八歲就達到人生的巔峰
特別是舞台劇演員及音樂家
是特別辛苦
馬友友認為與其只有專注在演戲或音樂上面
不如幫助他們自己能了解自己的天份,讓自己的興趣多元化
讓他的選擇愈來愈明顯
最終可以找到自己的路
不過這與馬友友的成長過程倒不盡相似

馬友友的立場是
希望父母親不要那麼強迫小孩子那麼早就學習太多事物,企盼他太早成名
人生的巔峰應該是長遠的"Long Term"
這才是真正的成功
馬友友的父親從四歲開始要求他記譜,開演奏會
由於他的家庭背景
讓他與他的姐姐從小接受音樂教育
而對馬友友而言
因為太早就接觸音樂
從來沒有機會讓他決定自己的路
這倒是讓他花了好久才能真正的了解音樂的內涵
馬友友的想法是,當時的教育方式
並不適用於當下
所以他也不會用一樣的方式是教育自己的下一代
那天看了馬友友的專訪
更是不勝唏噓
父母親對小孩的影響像天一樣大
父母親的言行舉止更是小孩的榜樣
任何的舉止一旦讓孩子覺得是理所當然
孩子為了要討父母親的歡心
自然也沒了是非黑白
長幼有序,家教修養及尊重他人
才是最基本的做人原則

所謂聰明反被聰明誤
實踐真正的謙卑及感恩
自然會出現一盞人生的 明燈
照亮孩子向前行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