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保影片正負二度C簡介及省思

桃園縣立同德國中學務主任 許丞芳
  知名媒體人陳文茜與廣告人孫大偉共同監製的台灣氣候變遷紀錄片「正負二度C」,是首部以台灣觀點出發的氣候暖化紀錄片,宏觀地闡述全球暖化帶給台灣的衝擊。這部影片集合了聯合國的專家以及台灣國內的專家意見,以動畫圖表等手法,讓一般的民眾在短時間內能了解台灣氣候的真相。雖然影片中有某幾處的報導或引用有些爭議,但本片的意義是呼籲生活在台灣這塊土地上的人民能面對地球暖化所帶來的問題,是一部相當值得推薦的影片。

  影片內容包含了八段,第一段描述每一個人共同的家---地球生氣了。地球自1750年工業革命以來一直以「包容」的方式與人類和平共處,但自1990年至2009年,地球生氣了,開始與人類展開一輪新的搏鬥。例如2009年6月的一場暴雨使大陸北京白天變得如同黑夜一般;2009年11月29日澳洲出現70年來最大的沙塵暴,光是雪梨一個城市便飛來近4000萬噸沙塵;2009年8月8日莫拉克颱風帶給台灣近50年來最嚴重的風災。

  第二段持續描述世界各地天氣異象,例如:2009年9月至10月,菲律賓連續遭受四個颱風的侵襲;9月土耳其無颱風警報,卻突然下起2個小時的大雨。而在同一時間,地球另一端則陷入嚴重乾旱。聯合國估計東非2009年便將近有2300萬飢民,遠超過以往非洲任何戰爭所帶來的災難;森林野火自澳洲、美國、希臘蔓延至每一塊乾旱的土地。氣候異常導致在歐洲2009年秋天只有35天,四季變成「長夏、短秋、長冬、短春」,甚至在聖誕節前夕,歐洲許多地區氣溫降至零下22℃,部分地區甚至達到零下40℃。低溫也造成了5列歐洲之星列車故障,2500名乘客受困隧道內。

  第三段則以幾米的動畫呈現:地球---我們的家,因為我們沒有愛護它,地球生氣了。狂風、暴雨、風暴、森林野火、秋天不見了、乾旱、熱浪、酷寒等天候異象不斷發生。格陵蘭北極融冰、南極西部、東部首次出現融冰現象、澳洲南方漂來巨大冰山等現象皆警示人類:地球生氣了。而這一切現象為什麼會發生呢?因為自1950工業革命後二氧化碳、甲烷、氧化亞氮這三種主要溫室氣體濃度逐漸上升,剛開始時地球默默忍受,而自1980年後氣溫一路上升,因為人為影響已超越自然。來得及挽救嗎?影片中提出了關鍵2℃的觀念並呼籲大家好好愛護地球,共同挽救人類。

  第四段主要闡述地球升高2℃的意義是什麼?並指出2℃是一個臨界點,是生物存亡的關鍵,若氣溫超過2℃則一切將會失控。專家推估,地球溫度增加1℃將會造成部分野生動物瀕臨滅絕,物種被迫遷移;地球溫度若增加2℃將會有3成的動植物滅絕,各地乾旱、饑荒、珊瑚白化、人類面臨生存危機;若上升3℃則有30%海岸溼地被淹沒、熱浪乾旱、上億人無水可用;若上升4℃則亞洲、非洲、低窪三角洲每年將會洪患不絕;上升5℃則超過4成動植物將會滅絕;一但全球溫度升高6℃,人類及大多數物種將滅絕。地球均溫必須控制在上升2℃以內,否則北極融冰完全消失,北冰洋海水溫度將快速上升,並帶動海平面上升,那將是末日時刻。而末日會來得多快?影片中指出可能是在2020至2037年某一個夏天,也就是最快10年後。

  第五段聚焦於我們的家---台灣。台灣人口密度為世界第二(剔除人口總數少於1千萬以下的國家),僅次於孟加拉;地質脆弱程度位居世界前10名(因為高山坡度陡險,惡水侵蝕,每年平均侵蝕2%的土地);台灣一年平均有4個颱風,僅次於菲律賓。台灣在全球暖化中受災排名屬於全球的「第一批暖化難民」,而且不但是第一批、第二批,而且會持續好幾批。影片中亦提到台灣必須面對的三大真相:首先是地球增溫1度,台灣雨量將會上升1倍。其次是海平面上升6公尺,將會失去11%土地。最後一個真相是台灣無法承受極端雨量,水庫有潰霸危機。

  第六段敘述地球暖化後最危險區域為許多國家的重要經濟命脈:三角洲,如恆河、黃河、長江、珠江等。而在三角洲鄰近的都市,將因海平面上升、超抽地下水,地層下陷等因素而消沒;影片中提到可學習荷蘭治水原則「還地於河,還地於水」,尋找替代水源且不抽地下水、建漂浮水上房屋,學習不與水為敵,進而與水共存,運用新思維全方位面對地球暖化衝擊。

  第七段則告訴我們,當地球溫度上升6℃時,世界上許多大家耳熟能詳的美景將因海平面上升而消失。片中亦呼籲,發展新能源科技已是刻不容緩。最後一段提醒我們,在未來10年內,人們將會看到許多更明顯天候異常的訊號,並希望全台灣所有的年輕人,勇於面對這一切,拿回生命的主導權。最後則呼籲每個人寫一封信,e-mail給總統,告訴總統我們要平平安安長大、我們要一場綠色大革命、我們要將氣候安全提升到國家安全層級。

  看完「正負二度C」後,我們深刻了解到全球暖化對台灣的衝擊。但最值得省思的是:我們該做什麼?以下幾點看法,提供大家參考。

  一、了解台灣目前的處境,喚起危機意識:聯合國跨政府氣候變遷專家小組(IPCC)報告中將台灣列為氣候變遷的「高危險群」;台大地質系教授陳文山指出「從八八水災後,暴雨和旱災,可能將是台灣氣候的主軸之一」,換句話說,極端氣候將成為台灣常態。我們不要忘記台灣是第一批氣候難民的高危險區,且非常可能有下一個莫拉克颱風來襲,若北部雨量超過1500毫米,則石門水庫有潰壩危險,整個台北縣市將全部被淹沒,因此我們平時就應有危機意識,努力做好防範工作。

  二、力行節能減碳的新生活:力行並響應政府抗暖化政策,改變生活方式,選擇節能、減碳、抗暖化的新生活。例如,不用塑膠袋、垃圾勤分類、每週一天不開車、使用環保筷、少開一盞燈、使用省電燈具、少開冷氣多開窗等。就從改變自己做起,進而影響週遭的人,大家為節能、減碳、抗暖化盡一分力氣。

  三、加強抗暖化的宣導:經由政府、學校、民間團體共同宣導抗暖化的急迫性及重要性,使抗暖化的觀念成為社會的主流價值。學校可藉由舉辦研習或活動,使全體師生認知全球暖化造成地球生態毀滅的迫切危機,進而將暖化宣導深入校園,從教育至生活,從老師至學生,人人立即行動,為我們的地球盡一份心力。

  四、減少肉食多蔬食:2006年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FAQ)評估報告:畜牧業之整體溫室氣體排放量占18%以上,2009年世界銀行報告:畜牧業溫室氣體排放量占全球總量50%。綜上所述可知畜牧業是造成暖化的主因。FAQ的報告指出,畜牧業所產生的溫室氣體,超過全世界所有交通工具所產生溫室氣體的總合。因此,少肉或不吃肉就可以巨量減碳。全美首席胃腸科醫師新谷弘實以他醫治30萬病患、40多年臨床經驗,建議理想的食物是由85%植物性食物,15%動物性食物所組成。目前亦有許多學校所推行校園蔬食減碳運動、台灣週一無肉日運動。因此只要我們願意稍微改變一下自己的飲食習慣,便可以為減少地球暖化盡一分心力。

  五、找出與環境共存共榮的路:儘管2009年聯合國召開哥本哈根大會,在這場史上聚集全球最多領袖的氣候大會,最終並無法達成挽救人類的氣候協議。但許多國家在對抗全球暖化的措施是值得我們借鏡及學習的。例如荷蘭於1953年曾經歷類似莫拉克風災的災害,結果荷蘭建立了一個全世界最著名、史上沒有人可超越的千年水利工程,當年荷蘭訂出的叫做「千年防洪標準」;但荷蘭人在五年前,正式的認清,這個「千年」,在氣候變遷下,連二十年都不足以面對。於是荷蘭啟動了新的國土規劃,預算規模超過國防預算,把原來填出來的土地還給大海,「還土於海」、「還土於河」,並且「與水共存」,發明水上房屋,準備好面對2035年海平面上升後的新地球生態。這種找出與環境共存共榮的新思維方式值得政府學習。此外政府應盡快淘汰高碳排放、高污染、高耗能、高耗水的產業,並且將國土規劃、農業發展、生態保育、社會福利等攸關永續發展的政策視為施政重點才能及時挽救台灣面臨的氣候危機。

  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史耐德教授造訪台灣時給了我們一段話:「我們的目標正負2℃並非不可能達成,當然我們不可能停止已經造成的溫度上升,甚至未來10年內可能的溫度上升趨勢也無法拉回,但是我們可以戲劇性地改變這道曲線,我們絕對可能的,但是這可能要花上10年、20年、30年...」。現在我們馬上做,也許無法收到立竿見影的功效,但我們絕不能再觀望、再等下去了。趁全球暖化尚未失控的時候,把握現在,先從改變自己做起,讓我們共同為拯救地球、拯救台灣,拯救孩子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