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套,多少稅改假汝之名而延宕

中國科技大學講座教授 曾巨威

  5月份是報繳所得稅的季節,大部分的民眾與企業都在忙於申報事宜,一方面為自己去年一整年的辛勞,計算出一個總結,另一方面則透過所得稅的繳納,為國家財政盡點心力。然而,在此同時,我們卻看到了這個社會中有一批人,因為稅法的保障,享受了長達數十年的免稅,迄今立法院的立委諸公還在為其恢復課稅的稅法修正案,爭吵不休,不敢定論。值此報稅時刻,想來令人覺得諷刺,更讓人覺得不服氣。

  日昨立法院財政委員會審查取消軍教免稅的所得稅法修正案,由於主導的國民黨立委不敢做決定,最後竟然以全部條文保留的方式通過「初審」,全案送交院會進行朝野協商。這乃是繼民國95年後,軍教薪資課稅案第二度跨出立法院財委會大門,能否順利完成修法,社會各界都睜大眼睛在看。根據我們的判斷,這個會期於5月底即將結束,如果本案未及於這個會期通過,下個會期適逢五都選舉,相信朝野政黨沒有人膽敢去捅這個「敏感」話題。明年開始,總統大選接近,政治上的顧慮更將使得這個被視為影響35萬張選票的議題,再度胎死腹中。若此,稅改的努力將重蹈歷史的覆轍,回到那不公平的原點。朝野協商是假演戲,還是真改革,5月底前即可見分曉。

  其實,對於軍人與中小學教職員薪資免稅公平性與合理性的討論,社會上早就已有「共識」,不論就任何觀點而言,軍教薪資免稅皆已違反時代所需,亟應改革。以薪資水準論,目前軍教平均薪資不但與一般公務人員無異,甚至有些職級待遇還更高,以軍教薪資較低、生活清苦為理由捍衛免稅,已完全喪失說服力。更遑論一般勞工中不知有多少人的薪資不如軍教,但卻在依法繳稅。其次,以職業的特殊性論,我們固不否認軍人或中小學教職員的工作辛勞及其對社會的貢獻,惟即便如此,亦不能因而就認定該二職業對國家的重要性比其他職業來得高。尤有甚者,更不應以此理由而要求政府給予免稅待遇,「職業無貴賤」的精神不是說說而已,它更需要體現在租稅的公平上。職業的選擇係個人自由意志的決定,既然是自己的選擇,後果當然就要自己負責,不能要求政府「買單」。

  其實,這些道理軍人與教職員團體都甚為了解,因此,他們不敢再如開始時一味地堅持免稅特權,轉而改採「能爭取多少就爭取多少」的策略,惟這樣的做法正好也給予政治人物更大的操弄空間。在政治壓力下,民國94年政府提出「課多少補多少」的原則,從軍教身上所課到的稅收須全數「還給」軍教,自此以後,軍教薪資課稅就不再是租稅公平原則的討論,而變成是「補多少」配套能否被軍教團體接受的問題。只要立法委員對某些配套項目提出質疑,整個修正案隨即便被擱置。未料到原本是為了解開課稅爭議死結的妥協,如今反而成為延宕軍教課稅的最好藉口。

  近年來,雖然國家財政拮据困頓,但政府始終還是不敢大膽提出加稅的主張。若因為推動某項稅改而有加稅效果時,政府總會提出對應的配套措施,或在其他地方搭配給予減稅,或乾脆直接給予納稅者一些補償。這種做法通常被美其名為「中立性」,前者為加稅減稅相抵,保持稅收不變;後者則是收入支出互抵,維持預算平衡。前陣子政府決定取消促產條例的租稅優惠,同時把因此而增加的稅收用於調降營所稅稅率至17%,即是符合前者的例子。而民國94年政府宣布軍教薪資課稅採取「課多少補多少」的原則,將增加的稅收全數用以補償軍教相關費用,即是符合後者的做法。坦然言,租稅改革涉及複雜的利益糾葛,社會爭議必然很大,政府若能站穩「中立」的角色,利用適當的配套措施,擺平各方利益衝突,讓稅改得以順利推展,自然也是美事一樁。但政府對於配套的利弊得失需要審慎評估與隨時掌控,配套之所以叫做配套,即因其並非主要政策,故若配套的採行反而造成主要改革事項的障礙時,政府即應當機立斷加以排除,不可以輕害重,任由其危害及主要改革的推動。

  由於最近綜合所得稅稅率調降以及數項扣除額提高,以致於若軍教薪資納入課稅,其稅收估算較之前減少了約45億元。竟然有立法委員認為這種情況會減少軍教人員的「福利」,從而乃要求政府應按照原估算數編列預算。聽到這樣的發言,著實令人啼笑皆非,不過,民代素質低落的謬論,不值一駁。但看到這些配套已儼然變成是改革的絆腳石時,針對這個延宕數十年還未解決的問題,全體社會大眾似乎有必要重新站出來表達意見了。

(本文刊載於2010年5月15日工商時報社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