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保是善念

嘉南藥理科技大學文化事業發展系學生 賴百俐
  現今社會不像以前的人那般愛護東西,隨處可拿、隨處可見的都可用錢辦到,在物質充沛的二十一世紀,人的過度需求,卻變得更不滿足,所以這些稱做有用的東西變成垃圾,垃圾變成土地難以下嚥的食物。但現在全球化的意識下,人們知道資源有限,一再的濫用,這塊土地是會耗竭的。看了歲月的福印一書,證嚴法師提到:環保,是教育也是修行。慈濟做環保的初衷,是為了愛護地球、延續物命,而不是為了賣錢;沒人要做的時候,更要努力做。追隨證嚴法師的慈濟師兄姐,本?身體力行、知道奉獻大愛是生命最好的道理,瞭解行善不欲人知就是最好的人生價值觀,物質可再成有用之物,努力付出的果實一定是甜美的。

  人生有太多的困難要面對,那該以怎樣的心情去解決?在學校的課程上到非營利組織都是先貢獻自己微薄的力量開始,然後撐起一個理念、目標的,在一次作業中,老師要我們針對尊重、包容、愛議題來完成一項活動,環保的意識抬頭,漸漸人們以自身出發,隨身帶水瓶、環保筷,不用免洗餐具,呼應這樣的議題,活動設計要讓全校的師生一起響應,以達到大家不是只用嘴巴說而是有能力做到,經活動過程中,發現事物只要理念產生,想法也隨之而來,人不要依靠不必要的物質享受,或許轉個彎,這些都是多餘的,那麼浪費就不會大量爆發,就不會變成負擔。

  每個人都是保護大地的菩薩,每個意念的轉化都是一種調和,只要有心做環保,心裡取捨的標準會更明確了,就如書中所述「在平凡的人生中做出別人做不到的凡事」,環保是真的很簡單,讓它變做一種回饋,回饋的過程就是撇開那些無形的心靈煩惱,使之充滿寧靜的擴大。就如同慈濟的理念「垃圾變黃金,黃金變愛心,愛心化清流,清流繞全球,滋潤大地,淨化人心!」

  部份文章引自靜思文化-歲月的福印一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