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顧工作者的人權

中國醫藥學院/看護 曾石彩妃
一、照顧丟給女性,24小時待命,全年無休。

  一百年前,女人為了工作權走上街頭。一百年後,女性的工作權仍處處受限,甚至因沈重的照顧負擔及國家的卸責,而被迫成為24小時全年無休的機器人。我們看到目前照顧重度失能者的人大多是女性,從街頭巷尾推著輪椅的外籍看護,到媽媽、妻子、媳婦、女兒等家庭照顧者。照顧不等於女人的工作,但現實中照顧工作卻幾乎都丟給女性。當我們享受週休二日的假期時,她們長期身心疲憊的困境又有誰看到?

  照顧工作早已「女性化」,依據內政部2006年「身心障礙者生活需求調查」結果顯示,身心障礙者的主要照顧者以女性居多,女性比例佔照顧者總人數的78.91%。其中,輕度身心障礙者的主要照顧者為女性的比例占75.31%,中度為77.01%,重度為81.57%,極重度的女性照顧者比例高達82.20%,顯示照顧負荷愈大,由女性擔任主要照顧者的比例愈高。

  而這些女性照顧者,無論是有酬的外籍看護,或是無酬的家庭照顧者,都肇因於台灣政府始終未建構公共化的照顧服務體系,迫使她們難以休息。前述調查顯示,身心障礙者的主要照顧者,每日的照顧時間平均高達14.02小時,扣除睡覺吃飯等必要時間外,等於是毫無自己的喘息時間。

二、照顧勞動權益應法制化,休假是基本人權。

  聘僱外籍看護的申請條件,須經醫師開具『需要24小時照顧』證明,亦即她們所照顧的人是被評估為嚴重失能。但現今政策並不開放這17萬外籍看護的家庭申請喘息服務,使她們無法享有休息時間的制度性保障。根據2008年勞委會職訓局的「外籍勞工運用及管理調查報告」,外籍看護每日的工作時數平均為13.1小時,例假日「都不放假」的比例竟高達54%,這可說是女性勞動人權百年來的大倒退。

  換言之,國家缺乏對家事類勞工的法制保障,導致我們的長期照顧政策,形同建構在『剝削跨國照顧勞動者人權』的基礎上,而且縱容其繼續惡化。其政策涵意的白話版就是「讓外勞24小時待命、全年無休照顧吧,雇主要不要讓她們休息,是雇主的事情,不關政府的事情」。

  然而,台灣早已從農業時代的大家庭,轉型為工商社會的多元家庭模式,雇主們也各有其無法讓外籍看護休息的理由,有些人單親、單身、沒有家屬可以分擔照顧,有些人經濟弱勢,拿身心障礙補助津貼來聘外籍看護就已經捉襟見肘,無力再多聘休假日的居家看護服務員。

  因此,台灣國際勞工協會(TIWA)及其他移工團體,早在2003年就提出《家事服務法》草案,其中最主要的訴求,就是要求看護和家事服務人員至少能有休假的權利。TIWA理事長顧玉玲強調,照顧工作沒有任何勞動法令和管理機制,「家庭照顧公共化」與「勞動條件法制化」缺一不可,人道的長照體系不能在勞動現場的管理上維持私密化。

  TIWA指出,台灣的照顧工作丟給廉價的移工已有18年了,勞委會向雇主附帶徵收的「就業安定基金」,自1994年至今,每年都有50億以上收入。如果以就業安定基金來雇用本國籍照顧服務員,在外籍看護休假時工作,既可創造本地勞工就業機會,又可讓外籍看護有基本休息時間。這些錢,取之於聘外勞的雇主,用之於這些雇主的需求,自然合理。 

三、國家卸責 照顧者也要有公民權

  再來看家庭照顧者的情況,目前需要長期照護的民眾,在安養機構的約三萬人,聘外籍看護的家庭約十七萬人,在家中由親人照顧的約有四十萬人以上,照顧親人平均約十年。殘障聯盟秘書長王幼玲,以受照顧者的照顧品質之角度,以及自己作為自閉症孩子的媽媽來看,雖然政府開放家屬申請喘息服務,但即使是「極重度失能」最嚴重的等級,在現行「殘補式」政策下,最多也只能申請到一年14天的喘息服務。現階段政府正在規劃增加喘息服務至一年21天,但對家屬而言實在太少。對照普遍的週休二日制度,難道照顧家人就不是一種勞動?不該得到應有的休息?許多女性家屬在傳統性別文化要求她們付出愛心的壓力下咬牙硬撐,難道政府要眼睜睜看類似媳婦悶死癱瘓婆婆的案例一再發生?

  庭照顧者關懷總會理事長王增勇提醒政府,照顧者也需要公民權。王增勇教授以親身經驗切入來談,如果當初他母親照顧他姊姊的那十年,如果政府有提供週休一日的喘息服務,讓他母親得到多一些休息的話,或許他母親就不會走的這麼早。

  有過照顧經驗的人都知道,這種勞動在身心上都非常辛苦。照顧中風妻子已有十年經驗的陳志賢先生現身說法,他目前有聘外籍看護,主動給她每週一日的休假,假日則由陳先生和兩個女兒輪流看護。他強調,有身心健康的照顧者,才會有好的照顧品質。

  綜合來看,照顧重度失能者的人,無論是外籍看護或家庭照顧者,都是長時間處於照顧勞動的狀態。但政府提供他們休息時間的服務卻少得可憐,甚至完全沒有。所以,對於這兩種最辛苦的照顧者,我們要求國家提供週休一日、一年52天的喘息服務,這只是勞動人權上很基本的要求而已。

  除了勞動人權的面向,以台灣長期照顧的龐大需求來看,政府也必須加快建構照顧福利體系的腳步。台灣婦女團體全國聯合會理事許嘉恬表示,他們及所連結的數十個婦女團體都共同支持,政府應儘速建立普及式、全人式的照顧服務體系,亦即政府應提供全民從搖籃到墳墓各項老幼殘病的福利服務。目前領有身心障礙手冊的已有100萬人以上,65歲以上的老年人口已占全國總人口數10.60%,人數直逼244萬人。即使是依經建會2009年王雲東、鄭清霞研究報告的保守推估,2008年台灣失能及失智的人口約為40萬人,隨著人口高齡化的趨勢,失能人口將大幅增加,二十年後,推估2031年將成長為約90萬人。

  然而,馬英九政府承諾開辦的長期照護保險,實施之日何時才會到來?長期照護保險又是否會重視照顧工作者(外籍看護或本國籍服務員、家屬)的勞動權益和支持服務的各項需求?如果連我們所要求的喘息服務,政府還要繼續宣稱做不到的話,政府要如何說服人民,我們交了保費後能夠享有什麼「服務」?

四、公共化的照顧服務,先從「週休一日」的喘息服務做起。

  過去政府一直以預算不足為藉口,漠視民間要求「照顧公共化服務」及移工團體爭取休假人權的呼聲,但是當國家願意花2000億買美國軍火、大玩武器競賽的過時遊戲,卻不肯承擔照顧公共化的政策責任、不願意將預算優先配置於提供服務、支援民眾的需求時,政府把照顧重擔丟給不同國的女人、不同世代的女人,其後果就是讓女人繼續與女人為敵,讓老年女性與中生代女性為敵(媽媽需要替手的時候,多半是女兒或媳婦上場),讓女性家屬(雇主)與24小時服務的女性看護(勞工)為敵,讓女人之間無法疼惜彼此、感謝彼此,反而『相煎太急』!當照顧工作仍強調個人的「愛心」,其實是壓迫女性、要求女性自我犧牲的藉口。這使我們難以用慶賀的心情來看待國際婦女節一百週年。

  台灣社區照顧協會理事長劉毓秀,對於「照顧是愛的勞務」有新的婦運闡釋。她強調,台灣現在已成為全世界「少子女化」最嚴重的國家,我們已經快生不出小孩、快無法照顧老人了,國家應介入照顧,照顧確實必須是「愛的勞務」、而非營利,而不應任由照顧走向商品化,才對女性有利,也才對台灣社會整體有利。

  婦女新知基金會常務監事黃長玲也說明,照顧作為「愛的勞務」,如果國家不介入、如果社會不團結資源投入,那就是常見的要求個別的女性用「小我的愛心」來犧牲。我們現在要求的是政府用「大我的愛」、用「社會整體的大愛」,結合社會資源來解決這麼眾多的民眾需求。如果政府在照顧政策上繼續只沿用商品化的思維、殘補式的作法,最不利的就是女性,也不利於照顧工作者與受照顧者雙方。

  所以,移工團體、家庭照顧者、照顧服務提供團體、身心障礙團體、婦女團體等長期關心照顧議題的各界代表,共同提出沈痛的呼籲,要求政府應重視照顧工作者的勞動人權,提供「照顧公共化」服務,至少先從「週休一日的喘息服務」做起,以此先導性計畫作為長期照顧體系的基礎。如果未來國家聘用本國籍的照顧服務員,來提供這每週一日、一年52天的喘息服務,將可創造本國勞工大量的就業機會,又可培養更多照顧人力、循序漸進建置完整的照顧福利體系。我們在此共同要求國家負起苦民所苦的責任、把照顧服務和勞動人權當作施政優先,送給台灣女性真正的婦女節100週年大禮!

  尊重照顧服務員,尊重家屬,尊重彼此,人權落實,世界更美好。

參考資料:婦女新知基金會 2010婦女節記者會 女性不是機器人,照顧工作者也要休假 我們要求國家從「每週一日」的照顧公共化做起